所以社会缺什么,才会去提倡什么;社会缺什么,才能凸显什么。
现今社会重律法、倡仁义,实际上已经在证明这个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缺失。
所以才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之说。
只有不标榜什么“圣人”,不标榜什么“兼济天下”,人们才不会去攀比。天下井然,何须圣人?以孝道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可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使人攀比成风,最终会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从而放弃了赡养。这才有了孝子和不孝之分。
正是:
圣人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
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
第十六章 试探天意
却说赵玄引经据典,自我辩证,使“贵己”、“为我”的思想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初步明白了自己以后要走的道路。间接的,也奠基了他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行事作风。
什么逍遥、什么无为?首先要自己活着!
重活一世的他比任何人都热爱自己的生命。
只要自己活着,随遇而安即是无为,随心所欲即是逍遥!
只要在生命有保障的前提下,那某些事做与不做,就属于“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了。
没听说过君子还不立危墙之下吗?
这可不是什么自私自利!
赵玄一念至此,只觉神智一清,就如拨云见日般,看天更高了,夜更美了,空气更清新了。仿佛在这一瞬间,世间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