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神态从容安定,眉目间有一种平安喜乐,却是已经将自己的修炼稳定了下来,正是由动入静,已经走过了以武入道最重要的一关。
通过武道踏上修炼之路的人,最大的难关就是心浮气躁——他们也许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吐纳调息这种缓慢而看不到效果的事情,却和武道的勇猛精进之意背道而驰。
如果不能在静修之中领悟平和安定之美,那么再怎么努力静心,也只会让自己积累越来越多的火气,最后忍不住爆发。
这个过程,在佛门称之为“慑服心猿意马”,在道门称之为“调匀水火离坎”,是很难却又必须要跨过去的一关。
当年潘龙游历天下的时候,第一次拜访绥山任家,当时外公任安民就说单纯武道功夫是不行的,总要修炼一些上乘心法才好,将任家祖传绝学“太上忘情篇”传授给他。
这门心法,一开头便能调服心思,跨过这动静之间的难关,所以才称之为上乘。
潘龙传授给郑双的,自然不是太上忘情篇,而是云州蛊术的一个分支。
云州最上乘的蛊术,乃是以身体为器皿,蕴养灵物、修成蛊神,再借助蛊神的力量获得长生。虽然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寥寥无几,但云州历史上,真的出过不止一位蛊神。
只是他们修炼到最后,人蛊一体,究竟算是人还是蛊,那就说不清了。
自从毕灵空到了云州,扫荡蛊术里面凶残奸邪之流,令云州修炼界的风气为之一清。不少原本就对传统蛊术意见很大的人,就趁着这股东风,研究出了新的蛊术。
他们的新蛊术,同样奉行“物竞天择、强者乃生”的原则,但却是将自己体内五脏五行之气蕴养滋长,观想五脏五行为五蛊,然后让五蛊互相侵攻,彼此消磨,最终决出胜者。
这胜者,便是最契合自己的本命元气。以这一股元气为核心,不断蕴养壮大,最终便能将自己炼化成为强大的“元气蛊神”。
元气蛊神虽然名为蛊,实际上并非毒虫甚至灵物,乃是一股纯粹的元气。元气当然没有灵智,需要将自身魂魄与其融合,才能超凡脱俗。
这最后一关颇为艰难,能成功者寥寥无几。可一旦成功,就能褪去血肉躯壳,转化为元气生物。
云州历史上,迄今为止,才只出了一位这样的蛊神——或者说,蛊仙。
只是,他究竟算是人间的仙神,还是算把自己从人修炼成了妖怪,那就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