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但是又有人站出来说道:“看这绢氧化年份,我倒是觉得似真迹。”

其他几位专家纷纷站队,有说真,有说摹,有说仿,吵得好不热闹。

陈玄策打断他们的争吵,说道:“诸位,既然谁都说服不不了谁,我这准备好了几套照片,供大家参考用。大家可以回去查找资料,一个月后,我们再过来赏析此画。”

…………………………

却说苏布冬没有出现在潭柘寺,而是来了王岳和冯导他们这儿。《八一旗飘扬》已经全部拍摄完毕,进入了剪辑。现在他们邀请苏布冬来看一下成片。同苏布冬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业内的老专家。

电影一开场,挖掘队在内战的遗址上挖出了一具遗骨,军装上面写着李响的名字,于是挖掘队通知了弟弟李振,这些年来,他一直寻找着哥哥的踪迹。他激动的带好行李,来到挖掘出遗骨的战场遗址。他带来了一双鞋,看着那双鞋,他的记忆逐渐浮现……两个兄弟平静生活的镇子上,镇子被侵华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哥哥李响是一名修鞋匠,修鞋赚来的钱供弟弟上学。这天,哥哥用赚来的钱送弟弟一支钢笔,这是弟弟梦寐以求的。而哥哥的婚期也即将来临了……好景不长,侵华军队开始加速攻势,哥哥带着全家人一起逃难。但是在逃难路上弟弟被强制征兵。为了救弟弟,一同来到战场上的哥哥得知,如果自己能够获得功勋,就能免除弟弟的兵役。所以哥哥决定在战场上立功…………

弟弟知道哥哥加入了,让哥哥当逃兵。但是如果哥哥逃了弟弟就要受连累,于是哥哥拒绝了,两个人因误会争吵起来……这时,哥哥的妻子被部队逮捕了。为了救哥哥的妻子,两兄弟联手去救她。但同时被人抓住,弟弟同样被关在了监狱当中。因为当逃兵,军官下令处死弟弟和哥哥的妻子……

哥哥几年后成为我军四野的一个班长,他只想为自己的弟弟和妻子报仇,在战场上不断的干掉。但是其实弟弟并没有死。是嫂子替他挡住了枪子,弟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被后续赶到的四野卫生队救起来了。不知道哥哥如何的弟弟,为了救出哥哥,于是也加入了四野队伍。在一次会战当中,两个人突然相遇了。兄弟两人抱头痛哭,最后为了掩护弟弟能够平安离开,哥哥拿着冲锋枪疯狂的冲扫射,最后倒在了的枪口之下。

和平来临,弟弟看着挖出来的骸骨和那支哥哥送他的钢笔,凝噎起来,也许是后悔,也许是怀念……

===193特效不行啊===

苏布冬看完电影,没有说话。剧本很好,演员也很好,但是在这个粗剪版里,他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邀请来的几个专家低头交流了一下各自的意见。其中一个人苏布冬比较熟悉,是一名京城电影学院的老教授。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们这拍的是电影吗?这是靡靡之音!表达的情感根本不是那个时代应该有的情感、使命和责任,我只看到了一些陈旧的,封建的东西。这种东西就不应该出现。”

其他的几个专家也纷纷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王岳和冯磊有些难堪,面子上挂不住。这是他们精心打造的电影,粗剪版他们自己看了不下10次,这也是目前国内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了。邀请的演员都是国内观众熟悉,并且业内认可有一流演技的演员。这种水准的片子,近10年未见,但是竟然被人说成这样!他们有些茫然的看向苏布冬,这个时候,在场的人也只有苏布冬没有说过话了。

谁家的孩子谁疼,苏布冬没有照着专家的意见去说,而是另起一套说辞:“看了粗剪版,很感动,也很震撼。在这个时代,讲好一个华夏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刚才几位老师说的话我也听了,他们说的的确有道理,在国内这个电影大环境下,拍一部不那么主旋律的电影,其实是需要勇气的。但在电影开拍之前我就说过,这部电影要走出去,跟世界上其他优秀的电影比较,不能仅限在国内,所以这部电影我认为超前国内的电影10年,是一部合格的院线作品。但是我注意到几场战争的场面有些假,爆破的炸药炸点离人太远,没有一点战争的气息。几场战争戏的镜头运用的一点晃动都没有,我觉得不太真实……”

冯磊为难道:“炸药我们用的是真炸药,如果太近,会有危险。你说的这几场戏的镜头用摄像机拍,没用轨道,都是定点拍摄,所以不会抖动。”

“我觉得这几场戏很关键,特别是部分,两兄弟一起向开枪,最后为了救弟弟,哥哥将钢笔放到弟弟怀里,把生存的希望交给弟弟的这一个情节,这是这个片子的部分。这一块拍不好,整部戏的情感就升华不上去。这样吧,既然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我这周飞一趟好莱坞,去找专业的电影人员来埋炸药拍摄。”

“可是时间上,我怕耽误不起,还要重新对演员的时间……现在钱花的差不多了。”冯磊有些情绪。

“既然冲拿奖去的,就不要怕补拍镜头,这一块呈现确实弱了,体现不出我们华夏电影人的水平。既然我说出这话来,钱就不是问题。请好莱坞团队,500万美元总是能请来人的。”

“500万,美元?”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这部电影一开始只有1000万人民币,如果追投500万美元的话,等于这电影的投资翻了一番还要多。

“就这样定了,我先去好莱坞趟路子,拉团队过来,后面的事再根据米国团队的时间来定。”

“我不明白,这样值得吗?”

“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这部电影我认为故事是当下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叙事方法,跟类型片不同,它能反映出在大时代下,个体在战争中的绝望和挣扎,更能反映亲情的可贵,所以我认为,很值!”苏布冬起身,对几位专家表示了感谢。他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失望,因为几位专家的意见其实也代表了现在的主流意见。

不过苏布冬还是坚持己见。这部脱胎于高句丽电影的华夏电影,不是主旋律,却胜似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