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电影票也不贵,1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属于大多数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更大的浪花来自各路媒体的报道,毕竟这是第一部由米国好莱坞制作特效的大陆影片。他们争先恐后的报道这部片子的米国元素。这时候米国影片在国内还属于比较少见的,偏偏这部片子有米国好莱坞的加持,就惹得不少观众想看看米国人拍出的特效是什么样子的。
由于统计票房困难,所以在上映首月,王岳、冯磊他们只能等官方媒体的数据汇总,看看票房到底能有多少。他们心底的预期是这部片子全国票房能有300万。这就已经是顶天的票房了。至于如何弥补苏布冬投资的亏空,苏布冬话说在前头了,投资亏空了由他填,所以让他们不用担心。
8月2日,票房统计姗姗来迟,官媒给出的数据是全国票房1000万!这一下子把王岳和冯磊激动坏了,这可是史无前例的高票房了。
这更是打了那些在上映前不看好电影票房的那帮专家的脸,让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更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招惹到了文坛大流氓王岳。王岳在报纸上开骂,用数据说话,将这些专家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这种战斗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看到报纸上吵的如此热闹,老百姓们更要看看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一看不要紧,不少人意犹未尽,往往2刷3刷,一时间电影票都变得有些紧俏了。
欧洲片商闻风而动,来找王岳他们买电影版权,以50万法郎的价格买走了播放权。这一下子,电影投资就回本了不少人民币。
而跟苏布冬扯上关系的,注定跟传奇分不开。这部电影上映一个月后,向全国二三线城市大规模铺开,于是总票房来到了3000万。
再然后,似乎看这部电影成为了一种潮流,《八一旗飘扬》在全国各大影院重复上映多轮,终于在86年底的时候总票房达到1个亿。
票房神话!
连香江媒体都如此报道。
在人均电影票不过一毛钱的情况下,《八一旗飘扬》创造了历史多个第一。
第一部票房过亿的战争电影。
第一部由米国好莱坞制作特效的华夏电影。
第一部反映反思内战的电影……
有国外影评人如此评价道:“华夏人按照好莱坞模式打造出了一部令所有人都为之侧目的亚洲电影,这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欲与好莱坞电影争雌雄……”
而在国内的电影座谈会中,有不少专家指出:“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好评,就在于他将镜头下移,反映在战争背景下平民的血泪,以此感动人、打动人。超越了意识形态,让人们知道兄弟睨于墙是一处多么大的历史悲剧。”
作为导演的冯磊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道:“在这部电影中,人们可能更多的会看到战争是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的本身。”
米国《电影评论》作为北米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给出了如此的影评,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是真正反映了英雄的心灵的电影:“这部电影用人性化的笔触描绘战争中的人物,亲情第一,让英雄主义充分的跟人性、亲情所碰撞,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震撼,让观众为此流泪。这是一部对华夏对亚洲来说都是里程碑的一部电影作品。”
一段话,盖棺定论,华夏及亚洲的里程碑式的电影。
一时间,所有的喧嚣都归于沉寂。在电影的殿堂中,好莱坞的电影话语权堪称至高。
“弗兰克,谢谢你找到的这个影评人,他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把电影理念说的如此透彻,他写的真挺不错的。”苏布冬打越洋电话有些小得意的说道。
===237杂志销量===
“废话,5万美金一篇影评,要我我要把你的这电影夸上天去!对了,苏,拍电影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弗兰克说道。
“如果拍的话,我希望剧本和导演由我来指定。”苏布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