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别说独吞哪一家若是能够吃到三分之一、乃至是四分之一,都必然要遭到其他大世界的共同集火针对。

因为祂们的目光已经在更长久之后的未来,蓝星世界只是开胃前菜,其他大世界可都是硬菜,同时,也都是硬骨头。

现在多吃蓝星世界一点,就为将来的博弈奠定了更大的优势,其他大世界也都不傻,自然不会就这么看着,哪怕是联手,也会把这个势头打断。

既然想到了这一层,那么祂们就不会蠢到去当那个想吃独食的出头鸟。

不然,莽荒太阳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从猎人变成了猎物。

所以,在蓝星世界的争夺上,最理想的收获,也能免于前期引发激烈冲突的分配方案,就是大家各自吞吃八分之一甚至是九分之一。

当明白这点,蓝星世界这块肥肉的吸引力就下降了许多。

所以,当自己的命有一部分被握在姜不苦手中时,让祂们暂时放弃只能吃到九分之一的肥肉,问题并不大。

更何况,姜不苦还很贴心的为祂们考虑好了备选方案。

甚至,以祂们各自的观感,在对自身世界的底蕴和道路极其自信的情况下,祂们还非常欣赏这种争锋模式。

虽然每一次赢的世界本源不多,但胜在不需要祂们亲自下场,且尽最大可能的撇除了偶然的意外变数的影响,真正就是底蕴和道路的比拼。

所以,在了解完整个模式之后,祂们甚至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觉得这种模式很可能才是更适合的。

祂们以前虽然都因为道路的趋同性遇见过其他大世界,但都是两个大世界之争,敌我双方非常清楚明白,没什么好说的,一旦遇上就拼尽全力的怼过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反正最后都是赢家发展壮大,输家融入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因为世界的不同,输家的命运也会有所不同,要么被犁庭扫穴的清理一遍,要么就取长补短,借之发展出新的道路,收益最大的是整个世界本身。

这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只需要考虑赢就可以了,其他根本不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