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页

大雄宝殿内,他静静诵念,似若呼一人,又如不同名,三颗朦胧而虚幻的舍利子在天灵处喷薄而出,蔓延开气浪水波,荡漾毫光。

一者勾连过去,传颂佛音,恍如接引;一者阐述当世,念阿弥陀佛,;一者贯通未来,阿弥陀佛之音层层叠叠,彷若两者交响,渐渐合一。

「阿弥陀佛!」

到了最后,三枚舍利子盘旋到一起,组成了一尊金色巨佛,发出了振聋发聩之音。

阿,梵文之「无」,弥陀,意为「量」,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功,无量德,无量慈悲,无量神通!

与此同时,西方极乐净土内,那尊冲塞存在的巨大金佛亦是含笑低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冥冥之中她的存在感仿佛又虚澹了一分,但面上的笑意却是愈发浓郁。

昔年,她在以报身证道后,又陆续将自己的法身、应身修持至彼岸,法报应三身圆满,如此方为最强古老者之一。

可惜的是此身成道虽早,做减求空却迟,与元始天尊等一样,通过道尊与佛祖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了更适合自身,相对也完满的法门,通过扶持外人,让她继承过去、未来、现在三舍利与地上佛国救渡众生之愿,再经某些秘法,才成为自身做减求空的产物。

也就是说,在其登岸前,若是有谁回朔历史,在他之前去承接,那么原先之人就不再是阿弥陀佛做减求空的产物,再无法影响到她,可一旦挣脱苦海,过去未来现在如一,那时时刻刻都是做减求空的产物,无法改变。

大雄宝殿内的那一幕,显然是在证明着,做减求空之人正悄然改变,弥勒却无知无觉,彷若被蒙蔽。

···

哗啦!

碧海荡波,沧浪宽阔,一页扁舟疾驰而过,卷落几点流光。

此时的万青,还在东海冲浪。

只不过舟上又多出了一位青袍人,披头散发,与他相对而坐,两人隐隐共鸣,散发特殊气机,像是有某种事物在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