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是啊是啊,现在连学生都知道周老师天天去银行存钱了。”

于是,周毅在几个老师的“陪同”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银行取钱。

等待着银行点钱的时候,所有人灼热的目光都落在了柜员同志灵巧的拇指上,一沓沓新鲜热烫的大黑十被柜员哗啦啦地翻起,角边泛起灰色的涟漪。

人民币用一个黑色的大皮革袋子装着,三百张大黑十装在里头,硬邦邦的,隔着一层皮革仿佛还能感受到钞票的热辣辣的温度,提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那不是钞票在发热,而是心在发热。

一中的校长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她找人把学校的图书室重新粉刷了一遍,找木工临时赶制了几排书架。

一中虽然有图书馆,但它仅仅只是一间旧的教室,由于经费的限制,图书室仅有几本诗刊,主席语录、报纸,学生的精神粮食着实很贫瘠。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几乎没有借阅书籍的途径,在学校除了看课本、便是看课本。

苏叶把钱取出来之后,拟定了一张进购的图书种类列表。时下的书并不贵,大体几分钱一本,贵的三四五块,三千块足够进购几千册图书。

何老师去和出版社买书,上午拿着一袋子钱过去,下午拉了几车的书回来。

苏叶站在图书室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出版社的同志把书卸货,师傅们,清点入库、核对数目。

何老师见了此情此景,对苏叶佩服得五体投地。几个月前招聘教师的时候,谁会想到能把这样的一个人招进一中?想到那小打小闹的生意,能做成这么一件大事,还买了一屋子的书?

图书室落成之后,

苏叶在班会课上,笑眯眯地跟自己班的初三生们说“同学们,咱们学校有图书馆啦,图书馆添了很多书,”

初三学生对于这个消息既欣喜又激动,同时心中也有一股浓浓的骄傲。

这里面的书都是他们用双手挣来的,每一本书上都凝结着自己的汗水,可惜他们快要毕业了,不能像年级的学生那样有很多时间看书了。

苏叶摇头惋惜,啧啧地说“可惜了,别的年级的学生还能把图书馆用上个一两年,可你们两个月之后就毕业了。羡慕吗?嫉妒吗?这可是你们亲手挣来的书……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中的学生以后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