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但京杭大运河从幽州起,到洛阳,河道都是很好的,可过了洛阳,到长安,就是黄河水道,从洛阳到长安,不仅河道狭窄,还水流湍急,所以北方的将士从京杭运到洛阳,很方便,但从洛阳到长安,就不好再走水路了,只能走陆运,这一下就艰难了。

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时,就经常离开长安,率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并把洛阳定为东都。

这就是唐朝时的两都。

到了唐末,因为黄巢起义毁了长安,梁就把国都定在洛阳,但此时京杭大运河汴州到洛阳这一段河道由于水位下降渐渐不好,下游的汴京逐渐取代了洛阳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所以后来梁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东都。

而晋军这边,李存勖发家是在河东晋阳,后来和梁对峙,在魏博的魏州称帝,改魏博的魏州为邺城。

所以等后唐建立后,朝廷就有五个都城。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南京汴京,东京邺城,北京晋阳。

而后唐几个皇帝一般因为情况需要,在几个京中蹦跶。

例如李存勖先是在邺城称帝,后来拿下中原在汴京登基,后来又觉得洛阳更有气势,就迁都洛阳。

李嗣源比较安分,一直以洛阳为国都,不过每年还是跑汴京去巡视一阵。

如今到了石敬瑭,开始先以洛阳为国都,可这几年,黄河和京杭的水位有些下降,各地的赋税粮食要想送到京中洛阳很是困难,所以石敬瑭就有了迁都汴京之意。

五代迁都很简单,因为洛阳和汴京一直都在用着,大家也都经常两头跑,洛阳和汴京都有宫殿,官员在洛阳和汴京也都有府邸,所以只要皇帝下令,大家收拾收拾东西就能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