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因此,当他们后来在公社见到其他几个村子的领导,听到他们要工作岗位的话后,也没有太多的惊讶。

但是这不代表徐建军和卢支书就能很容易松口答应,那样也就显得他们上塘村太好欺负了,而且他们回来后也没办法和村子里的社员们交代。

因此,这两人这两天一直拿捏态度,频频去镇上就是和公社的干部们以及其他村子里的领导干部们商量老师的事情。

在徐建军和卢支书看来,学校是他们村子自己自发建的,就算要叫周围的村子占一占便宜,但也不能将所有的老师岗位都让出去,他们村子必须占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才能轮到其他村子分。

而其他村子的人则觉得你们上塘村已经有了砖厂又有了学校,已经不能太好了,必须要给他们多些老师的名额。

后面甚至还有镇上的一些有门路的人也找了公社的干部,间接参与了进来,觉得还是他们镇上的读书的人多,乡下泥腿子哪有几个识字的,要是真的招老师,应该在镇上招才是。

就这么吵了好几天,三方面才总算定下来:学校的领导圈子也就是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必须是他们上塘村的人,最代表的自然就是卢支书这个大学生当仁不让了,剩下的老师名额,则由公社、上塘村以及其他村子各占三分之一。

当然了,老师的录取也不能随便决定,必须要他们村子的卢支书出题考试通过以后才行。

并且以后的每年每学期都会有对老师的考试,过不了关的,就下去。

一开始,其他人都不愿意,觉得卢支书是上塘村的干部,到时候肯定偏心他们上塘村的人。

徐建军就特别光棍地说:“你们还真说对了,他要是不偏心我们上塘村才奇怪了,我还打算等一回去就叫支书给我们村里面一些可能考上老师的人补习功课呢。但这又怎么样呢,工作名额是已经定好了的,我们村子一开始也不能抢你们的工作啊,顶多就是以后的考核的时候,你们的老师通不过,被我们村子的取代而已,你们也可以回去叫你们的老师好好学习,然后来抢我们村子的工作啊,我又没有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