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奇怪考生

隋末之万钧之势 Ling君 1119 字 2022-09-02

丙榜会被授予学士学位,乙榜会被授予硕士学位,甲榜会被授予博士学位。

他们可以选择留在大宁入仕,当然也可以选择回家。

这是姜万钧与魏征,李纲等人商议后最终做出的决定。

未来再举行抡才大典,会适当放宽晋级名额,复试后,会在丙榜的后边陆续放出丁榜,戊、己、庚、辛,依次往下排。

含金量肯定是前三榜最高,考虑到读书人的颜面,最后殿试只排名次,不黜落考生,以免伤了大家的和气,毕竟被考官黜落和被皇帝黜落意义是不一样的。

被考官黜落,考生最多会在心底抱怨考官有眼无珠,等来年再试一试。

可若是被皇帝亲自黜落的,那几乎意味着大门被关闭,彻底与仕途无缘了。

姜万钧就听说过,历史上,考生因为被黜落,心有不甘疯了的,心有不满造反的,心有不愤叛国投敌的,都发生过。

如果由皇帝亲自黜落考生,严重程度不知道会提高多少倍。

举行抡才大典,是为了选才,不是为了培养敌人。

所以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

让主考官来背锅,其实也是有利有弊。

作为主考官,被黜落的考生记恨是在所难免的。

同时,主考官与抡才大典晋级的考生之间,也难免会多一种不一样的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考官就是晋级考试他们走入官场的引路人。

对于主考官来说,这些晋级的考生都是他们亲手挑选出来的,感情自然也不一样。如果他们不欣赏、看好那些考生,那些考生就不会晋级。既然欣赏、看好,等到未来同朝为官时,相处起来往往会顺其自然的更亲近一些。

而这些考生进入官场后,见到“主考官”称呼一声“老师”,自称“学生”,都是情有可原的。

这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小圈子,“门生”之谊会像一条纽带一样,将一个个点连成一片。

利弊暂时还说不好,眼下利是大于弊的。

看到李纲和褚亮与房玄龄等人谈笑甚欢,姜万钧心里在暗自得意。

这就是“利大于弊”中的“利”啊!

不过这里边有一位考生会比较特殊,那就是殿试的第一名,由皇帝钦点的状元。因为是皇帝钦点,所以状元也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姜万钧还真不知道最后谁会是状元。

他一开始心目中的人选是,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三人中的一个。

但是现在他又不得不改变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