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队的知青知道了,也向自己的大队申请弄一个学习班,可别的大队哪里有小河大队这条件,自然是弄不起来的。
那些知青一商量,只好过来找小河大队的领导,他们也希望能加入到这个学习班里,哪怕是给钱都行。
大队支书就找周乐商量,毕竟是她组织起来的,他们倒不反对这些知青过来,但也要遵守他们的规矩,教室肯定是优先给小河大队的人使用,其他人可以自己带板凳,资料的话可以给他们抄,但是要安静。
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为了参加高考,哪怕先前有摩擦的人都冰释前嫌了,这个时候因为口角争执,反而是在浪费时间。
周边的大队不管是不是知青,只要是报了名的都凑过来了,短短几天,就差不多有了一百多人。教室坐不下,就坐外面,遇到不会的难题,大家一起讨论,一时间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
周乐既然决定选择外语系,跟着师父,她肯定是要考外语的,外语的参考资料师父也给寄了过来。
外语是不计入总分的,只作为参考录取。
董筱竹纠结了半天,在周乐和陆明朗的专业上挑选了一下,只犹豫了一秒,就决定跟着周乐走。
她也要选外语系,她显然不是种地的那块料。
至于其他的专业,她也不太了解,跟着周乐走肯定没错。
考外语的也就十来个人,俞静静也考外语,不过她的目标不是京市,是海城。
杜子豪和她的目标一样,两个人早就是革命战友,也互相通知过对方的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