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管理市场经济的户部尚书紧张地请示赵祯:“官家,铜钱不够了。”

赵祯下意识道:“铜钱不够用了,那就印交子。”

“陛下,万万不可仓促。”

好在,仁宗朝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人才,还有一位经济大家王安石,及时阻止了皇帝的蠢招。

“交子只是一张纸,值钱的是金银铜铁,得核对国库里的金银铜铁再看看印刷多少。”

赵祯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听取臣子的意见,很快就接受了王安石的意见:“介甫看应该如何是好?”

王安石有条不紊宣布措施:“先核算交子发行量,再看看国库剩下的铜钱铁钱,准备向市场投放新的交子。发放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等旧的交子到期后自动兑换成新交子才能流通。”

在王安石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仁宗时期,朝廷能够掌握市场流通交子的真实数量,及时稳定市场物价。

哪怕这个时期已经有了钱荒,但是还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反而因为有效的宏观调控,交子很有信用,仁宗朝的经济状况非常不错。

到宋徽宗的靖康年间,“大聪明”赵佶来了。

靖康年间,大宋的三冗问题越发严重,吏治腐败,冗官俸禄赏赐增多,军费开支有增无减,宫廷喜好奢华享受,终于使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

皇帝没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