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丢垃圾,首先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大秦的街头,应该是见不到遍地垃圾的景象,有效避免了蚊虫和病毒的滋生。】

【而且从秦朝开始,已经有了简单的防治疟疾方法。

当时的古人虽然不懂疟原虫治病,但是实践经验告诉他们:远离死水有利于防止“瘴气”。从秦汉一直持续到唐宋的城镇改造的过程中,对于“湿”的规避是重要目的。】

【《汉书》有记载,秦始皇曾经因为环境潮湿,迁移居民到襄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睢县。

这也是以一种通过搬迁离开死水,防治疟疾的手段。】

在古代,“湿气”被认为是致病得“六淫”之一,南方比北方潮湿,所以南方经常发生改造和迁移。

唐宪宗李纯抚须自夸:“朕登基之初,曾令人在安徽宣城铲除低洼积水,兴修水利,引入活水,看来果然有用。”

唐朝时期,多位帝王多次命令将低洼瘴气之地聚居的村民迁居到开阔的山上,比如山东东平,福建漳州,福建泉州,广东韶关,浙江绍兴等地。还令人铲除过安徽宣城、江西南昌、湖北武昌、江苏淮安等地的低洼积水,来预防瘴气。

可以看到,唐朝时期官方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清除积水预防瘴气的医学思想和解决手段,实现之后颇有效果。

【华夏喜欢用粪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环境有好处,比如能及时清理掉城市的污秽,避免积累脏污生出蚊虫传染疾病。】

相比之下,欧洲中世纪因为不会使用人粪追肥,也没有成体系的卫生制度,加上文明断代,古罗马的医疗文明已经随着被侵略已经丧失,导致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在黑暗时代,城市污秽不堪,粪便无法清理,巴黎在中世纪时期粪便随意丢弃,或者简单地收拾起来抛出墙外,以致于粪便堆成山,越来越高,甚至被迫加高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