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的教育没有可夸奖的地方,事实上或许正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平民,他可以说是华夏古代第一个试图普及全民教育的皇帝,这从他的社学和地方医学校就可以看出,非常的下基层,已经接近我们现代。】

朱元璋不仅设立了中央的太学等官府学校,还设立了地方上的社学,建于各州县的乡里之中,是华夏封建社会里最深入基层的地方性教学机构,也是明朝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

社学与州县的儒学直接挂钩,小孩子不问阶层,皆可入读,可以说是出身于底层平民的洪武帝朱元璋第一次尝试全民普及教育,也让大明的识字率要高出前朝许多。

在社学的基础上,明朝开始普遍流行文社活动,文社活动成为了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娱乐的重要一环。

文社在万历后发展迅速,在崇祯年间,更是完成了一轮文社大整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最接近现代政治党派的团体“复社”。

此外,朱元璋下令全国的府、州、县设立医学机构,府设立医学正科,州设立医学典科,县设立医学训科。

医学校依然设立十三科,入门教育开设《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为必修课程,再根据不同分科加修专业课程。

明朝还延续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医官或者医生被列为特殊的世袭职业加以管理,因此医户的子弟必须依例入院学习,这位医学的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也有限制。

.

“朕就说,朕分明很重视医术!”

朱元璋出身贫民,深深感受过无钱请医生的苦,也知道百姓很难请到名医,因为名医本就有限。

为了让民间有更多可靠的医者,他分明有在努力地普及基础教育和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