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让有条件的朝代的文人、医者和出版商开始卷起来。

以前没有,以后一定有!

他们朝代也是不缺人才的!

【在古代,私学教育通常是家传或者师承,私人开设医学教育主要是以书院的形式,比如元朝的历山书院。】

【但是历山书院实际上是以教授儒学为主,只是聘请了医师来教授儒生医学。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第一个书院式医学教育机构——侣山堂。】

明朝末年,杭州卢之颐首创中医教育“讲学”。

卢之颐就是医学世家,历时18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幅》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镶钞》、《学古诊则》、《接定论疏》等书。其父卢复同样是一代名医。

卢之颐以所撰著作为讲义,开讲医学,听讲者颇多,当时的不少名医,如张志聪、陈胤倩、张天生等都听过他的讲学。

浙江当地私人书院众多,整个明朝浙江书院有29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都起源于明朝。张志聪受到卢之颐讲学的影响和江浙一带私学兴起的氛围,学成之后,自己也开始招募医者同行,商议立书堂传授医学之事。

明朝的医户制度让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承,但也有保守的一面,让明朝少有宗师级的医者。

张志聪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召集同行商议书院就是为了此事:“如今大家只学自家医学传承,时间长久之后如同一潭死水,少有子孙能超越先人,这样下去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要开源学习新的医学知识。”

“可是谁又愿意把自己家传医学传给外人?”友人摇头,“这与市面上的盗版医学书籍可不一样,盗版也没法盗全部,但是你若是自己教授,总得好好教,用心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