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看到长子的皮靴靴口似乎湿润了,想到里长所说可以轮换,连忙喊自己长子:“狗子!皮靴湿了,赶紧上岸!我来下去!”
他那长子心疼老父亲,低头看了看自己靴子,摆摆手:“不要紧。”
村民要生气了,还好里长也看了看:“你上去,换人。”
虽然每个下水的人都穿得很厚,但是那些寄生虫本就多,有些肉眼看不清楚,只能尽量避免湿水。
长子只好上岸,被父亲提着耳朵教训几句,然后父亲也换上皮靴下水田,长子在岸上赶紧脱鞋换衣服。
另一位一起上岸的同乡靴子也还是湿了,低头看了看自己里面已经湿润的袜子,想起天幕里出现过的画面:“不知道后世的皮靴是用什么做的鞋底,看起来像比我们的皮靴舒服,还防水。”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中原地区就已经有了皮靴。
胡服骑射的内容“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到汉朝,中原人也依然会穿皮靴,只不过一般是武将为了便于骑马,或者是冬日寒冷,买得起皮子的贵人才能穿。
如果不是地方上的诸侯王、豪强等贵人,自己不想下水,主动捐献物资,有些百姓可能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双精美的皮靴。
此时,诸侯王们有的在远远的高处看着,有的在府中等待消息,都对这一场灭钉螺很关注。
自己封地有疾病,谁能保证自己不被传染。就看那辛追夫人死后几千年体内还有虫卵,想想都可怕,还是好好整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