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孤女埃米琳》等小说的出版,为家人提供了生活保障,也使年届不惑的夏洛特·史密斯在文人圈里赢得了尊重,更结识了一批渴盼社会革新的志同道合者。1791年她亲赴法国考察大革命现状,促生了包含大量政治辩论场景的小说《德斯蒙德》,又因为法国大革命的残酷写下了最后一本小说《老宅》。】

【夏洛特·史密斯可谓是拿着一把烂牌,生生打出了一个人生传奇的局面,谁能想到她是康熙同时期的人!】

乾隆时期的陈端生深感佩服。

想不到,这样一位厉害的女前辈,比自己生得更早,写得更好。

再想想自己写了那么多年一本还没写完,再看看对方在这么艰难的环境还写了这么多作品,范围涉及这么广,顿时有了竞争意识。

“我得勤快点,先把《再生缘》写完,还要写更多!”

【虽然18世纪英国女性为了谋生,写作里的女性许多依然是恪守社会道德,比如弗朗西斯·伯尼的《伊芙琳娜》,被尊为18世纪女性成长和道德教化小说的杰出代表,不会给理查森家丢脸,但是同样已经有了女性觉醒意识,伊芙琳娜虽然温顺谨慎,也同样坚强果敢;】

【在伯尼另一部作品《流浪者——女人的艰辛》里,女主有自己的智慧和态度,敢于独立思考,是一位激进的女权分子,说明已经试图在传统父权社会中寻求女性问题解决方案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海伍德的《英国隐士》中,两位被同一位男性伤害并抛弃的女性并没有被命运打击或者因爱仇恨对方,而是结为同性友谊,隐居村野,而那位采用不同化名、玩弄女性的男性最终被识破虚伪懦弱的真面目,被女性识破并且遭到拒绝;】

一部部女性作品,让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