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西晋张华在《博物志》里写道:“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曰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到此时,精卫故事没有了海难变鸟的情节,“填海”变成精卫鸟的生物特性。

张华另外还记录“君山,洞庭之山是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帝女遣精卫至王母,取西山之玉印,印东海北山”,精卫除了填海,还受帝女湘夫人的驱使,成为了被人役使去取玉印的使者,英雄性变弱。

而发展到了明朝,在余象斗重编的《列国前编十二朝》里演变成求仙路上因难舍儿女之情遭遇海难、坚守婚约,反抗龙王而化鸟的故事,精卫成为了一位贞节烈妇。

【嗯,怎么能说没有明清特色呢?】

余象斗,是明末清初人,重编的余邵鱼创作的历史小说《列国志传》,余象斗是余邵鱼的族孙,自己重编,自己刻印,自己发行。

此时,余象斗被说得十分尴尬。

以余氏为代表的建阳书坊主坚持不涉艳情作为刊刻底线,为了抵制万历年间已经十分盛行的□□,根据市场喜好特意刊刻的贞洁烈妇小说,这本《列国前编十二朝》很受欢迎,没想到此时被天幕这番话一说,感觉有些丢人。

此时天幕还没明说女娃和精卫的真实身份,余象斗只能暗暗希望,不要太离谱!不要太离谱!

【那么女娃和精卫到底是什么人?女娃又为何化鸟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女娃,的确是炎帝的女儿。】

【但是,女娃的死,并非所谓的游玩溺水而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甲骨文来看。】

天幕放出“游”的甲骨文,也可以写作“遊”,字形似一个人执旗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