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所在部落应该处于庙底沟文化时期,根据当地出土的彩陶推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分别属于鱼和鸟为图腾的不同部落氏族,炎帝所在的庙底沟类型正属于鸟图腾。
天幕特意放出庙底沟的彩陶,不仅仅有许多鸟的图案,日鸟结合的纹饰非常普遍。
这也是炎帝所代表的太阳崇拜的结合。
山西大禹度遗址就有出土“金乌负日”纹饰彩陶,从鸟图腾崇拜,延伸出去的“金乌”和“精卫”,同音异注,被认为同为太阳崇拜。
女娃化身精卫,承载着鸟图腾意识,还寄托了部落子民对日光的渴求,延伸出太阳崇拜的意识。
【其次,女娃化为精卫真的是因为怨恨不平才去填海吗?】
【将“精卫填海”放在《山海经》的故事整体看,结合夸父化桃林等尸山、尸水、尸体的“化神”故事,可以得知,精卫具有“尸神”身份,女娃生前如据比之尸等人一样,身份高贵。
死后如刑天之尸“操干戚舞”、奢比尸“人面犬耳兽身”、夏耕之尸“操戈盾立”、祖状之尸“方齿虎尾”等一样,都是人身兽身或者兽身兽首,符合当时人格化的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这也是当时氏族部落制的特色;】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继续填海,与其说是怨恨,不如说是尽职尽责。以尸神的方式,继续治理水患,保护子民,这才符合《山海经》中众多尸神依然保持生前战斗力的风格。】
嬴政点头,认为这才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刑天之尸依然可以操干戚舞,女娃化为精卫依然聪慧自由,身为炎帝之女,这才符合女娃的身份。”
【再结合现代科技,根据古气候学研究考证,在炎帝部落所生活的仰韶文化中期,是有一段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期。我国东部海域存在着+2m至+3m的高海平面,渤海到黄海、东海一带,都发生过海侵现象。此次海侵波及了大半黄淮平原,其中包括炎帝部落的发鸠山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