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次听到几千年前的历史,董仲舒挥笔狂写,一边写,一边思考着。
【儒家想要的天下大同,从来不是周朝,周朝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只是自己的幻想。】
【就如同古代儒家一直非常推崇的《周礼》,经过现代的考据,认为并不是周公旦所写,成书时间应该是战国时期。】
【《周礼》又称《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战国时期。
从书名来看应该是记载周朝官制的书籍,但内容却与实际上是奴隶制度的周朝官制不完全符合,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与百官职守。《周礼》通过介绍周朝的官制,描绘出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
这一番话,对古人、尤其是儒生而言,是巨大的重创。
《周礼》是多少朝代尊儒的基础,周公旦又是多少人忠君的信仰,但是现在天幕告诉他们:根本不是周公旦所写,而且与周朝官制不符,是理想化的官制!
“理想化,这不就是说被人为美化了吗!”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正在为《周礼》作注释,正因为他的名声和学问,他的注释让《周礼》在后世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的并排地位一跃成为第一,但是现在经过天幕如此一说,郑玄甚至感觉自己的注释有些写不下去了。
再这样写下去,会不会被认为是人为篡改编造假的历史?
【《周礼》许多内容也有史料可考据,所以依然具有史料价值。我们说是理想化之后,并不代表是完全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