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两个猜测都大有可能,李隆基也不是第一次毁墓,殖民者更不是第一次斩头头偷走】
“哼,武氏!牝鸡司晨,荒淫无道!”
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不仅对武氏严厉批判,还在文中各种造谣武则天的残忍手段。
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当时的社会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注定了文人们对武则天多有批判,此时一片骂声。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指天怒骂:“武氏篡位,分明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昭陵还有一块高6.3米,宽1.85米的述圣记碑,赞颂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内容由武则天亲笔撰文,中宗李显手书】
【其实唐朝时期的皇帝的碑文一般由当朝大臣所写,比如昭陵的碑志,所请托者大都是以书名世的士大夫,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但是唐高宗的碑文是妻子撰文,儿子手书,李治死后应该也含笑九泉】
唐高宗位面,李治听到天幕的话笑了,含情脉脉看向此时的武皇后。虽然皇后后来自己改名叫“则天”,但是因为天幕说了“中宗李显”,他便以为武则天最多是以太后身份干政。
他一直都知道武氏很有政治手腕,也很有政治野心。但李治喜欢的就是这一点,这样武氏才能跟他一起打压世家,平衡朝堂。
——其实,武则天也不是武氏给自己取的名字,她给自己造字取名为“瞾”,意思是“日月当空”,说自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着万里江山。
【对了,“则天”不是她的名字,来源于中宗李显后来给武则天追封的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到了玄宗天宝年间,又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此后无论怎么追封,“则天”二字一直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