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古代一直都是男子十七女子十四就结婚生子了,这也是小说和影视剧通常的设定。
但真正查历史就知道,古代结婚年龄也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年幼,结婚年龄反而是越往后世越小。
《周礼》里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除《周礼》外,《礼记·内则》,《榖梁传·文公十二年》也持这一观点。
《礼记·内则》说:“男子二十而冠……三十而有室,始得理男事……女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榖梁传·文公十二年》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
也就是说,男子二十加冠,三十才娶妻;女子十五及鬓,二十嫁人。
此外,《尚书·大传》及《白虎通·嫁娶》等篇还从男女的生理及劳动能力等角度对这一观点作了说明。
《尚书·大传》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通于纴织纺绩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而下无以事夫养子。”
《白虎通·嫁娶》则说,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因为“男三十而筋骨坚强,任人为父;女二十而肌肤充盛,任人为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在越国大力鼓励百姓多生育,还为了生育设置了各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