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一位四川的地方官来到蒙顶山上,抚摸着茶树,感慨着:“西汉时期的古树啊,可真是树祖宗!”

“你们在被种在蒙顶山上,以后就叫‘蒙顶茶祖’吧!”

等回到家中,看到自己正在编纂的《四川通志》,便根据当地百姓的说法,将吴理真和茶树的故事记录了下来,称7棵茶树为“蒙顶茶祖”。

【唐朝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古老的茶书,茶圣陆羽著书《茶经》,记载了唐朝时期的各种制茶法和饮茶方式。】

【宋朝时期,开始流行碾茶为末,茶末与茶汤同时喝下的“点茶戏”,又叫做“水丹青”。】

【明清时期,改团为散,流行简单的冲泡法。】

天幕放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茶的吃法:

唐朝时期,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饮茶法也有煎茶、庵茶、煮茶几种。

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庵茶是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类似现代冲泡奶粉,只不过唐朝冲泡的是茶粉。

唐代另一饮茶法是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样的煮茶法影响到现代,打油茶、擂茶就依然保留着原始煮茶的遗风。

宋朝时期主要流行的是点茶法,类似咖啡的拉花。

点茶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去拂,调匀茶而后饮用。宋代饮茶讲究欣赏茶叶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汤中加入香料和调味品,是进入清饮方式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