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栽种技术那么发达也没成,看来这荔枝对水土挑剔的很。

一时之间,刘彻歇了移植荔枝的心思,也让这一时空的负责官吏逃过一劫。

【《荔枝谱》里不但记录了福建的荔枝品种,还介绍了荔枝的加工方法:红盐、白晒和蜜煎。】

天幕上特意放出荔枝三种加工方法的详细步骤,天幕下,蔡襄本人十分尴尬。

青史留名的激动还来不及发作,就被爆料这种写作缘由,现在同僚都在嘲笑他。

“别管大家怎么笑,他们那是嫉妒你名扬后世了。”交好的友人拍拍他的肩膀,“你看你一时意气之作都能出名,好好写岂不是更出名?”

蔡襄眼前一亮:没错!福建那么多水果,那么多好吃的,他一样的写一本,岂不是也能成为某个行业的祖师爷?

不止蔡襄受到启发,其他大臣也受到启发。

都是考出来的人杰,写书谁不会来着,写家乡的特产,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

唐朝时期,荔枝产地的果农们大喜过望。

这么多方法多好,日后进贡完全可以淘汰竹筒法,那样太浪费人力和马匹了,还不如腌制之后,可以保存的更久。

而且往各地销售,也更方便了,这天幕送得不仅仅是技术,也是钱啊!

【同时因为科技的发展,宋朝关于水果的储存、腌制等技术也发展了起来,对果树的繁殖有了新的技术。】

【比如宋朝的地窖,能让水果蔬菜在冬季也得已保存,保存得当后贩卖也就更为便利。】

赵匡胤不由自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