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文人笔下有“秋杀”的说法,因为许多刑杀都发生在秋季,比如秋猎,秋后问斩,匈奴人的打秋风。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古时候讲究孝道,遇到丧事也不能攻击,比如楚国攻陈,正好遇上陈国陈成公的丧事,于是大军及时停止进攻。晋国进攻齐国,遇到齐灵公丧事,直接大军返回。
此外,还有打仗的前期工作,比如“师出有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双方要约定好时间、地点,两军相对,各居一面,鸣鼓而战,双方都摆好阵势后才擂鼓进攻。
行军途中也要讲“礼”。
比如进入敌国境内,不能破坏宗庙、田地,不能破坏公共建筑、城墙和房屋,不能砍伐树木,不能拿取六畜、禾黍、器械。
作战时也要讲“礼”。
不能伤及幼儿和头发斑白的老人,遇见强壮的人,他本人不抵抗的不能当作敌人。
战结束后,敌人如果受伤,应该把医药送去。
.
这样的“礼”自然让儒家人很欣赏,觉得这才是“仁义之军”,是正道之军。
但是且不说武将,皇帝同样是嗤之以鼻。
若是都要讲仁义,那些大臣篡位的皇帝就最为不忠不仁不义!
【春秋时期,作战主要是车战。虽然战车很快就被淘汰了,但是在当时同样有“礼”的意义。战车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维护奴隶主等级制的工具,它是奴隶主身份、权利的象征。】
【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我们用一场战争来介绍一下——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泓水之畔。
曾经在楚国手下吃亏过的宋襄公好不容易经过鲁僖公调停,被楚成王放回,却咽不下这口气,要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