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兵家作对的儒家,怎么可能不能打。

在大争之世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辩论着辩论着,火气上头就拔剑论战是常事,要是不能打,当什么当世显学!

还有那嚷嚷着“百世之仇尤可报”的公羊学派,已经提起剑嚷嚷着要去后世教训那不孝儒生,辱没祖师圣名,一时间咸阳宫无比热闹,嬴政眼神带着诡异的满足感。

人才太多了,而且各个武德充沛。

挺好,日后要打仗,文官也可以扔上战争。

一人才多用,非常妙!

.

宋明清时期的部分儒生看着天幕故意放出的现代人画得孔子身高九尺的画像,再看看自己学堂和书斋挂着的孔圣人图,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信仰崩塌。

孔圣人,原来是这样吗?

如果孔圣人如此武德充沛,那看到自己如此文弱,岂不是要提起马鞭抽自己?

他们是不是,也该去捡起射御学学?

可紧随而来的就是无奈:大宋缺马,去哪骑马?朝廷管控武器,民间连弓箭都不能私藏,去哪学射箭?

别说弓箭,宋朝差点把金属农具都给禁了,后来被弹劾才改为禁止大型的金属农具。

不是不想学,真得是条件不允许啊!

看前面那些武林高手,朝廷威信在的时候都只能用棍棒或者空手,末年才能放肆使用冷兵器。更何况他们还想考科举,不得不老老实实,低头做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