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铳依造火药为能量来源,发射点铜箭,造成对手死伤的热火器。嘉靖年间,改为发射铅弹。早期的神机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厘米,重约2.5公斤,当时神机铳的有效射程达到了150米。
明朝因为重视火器的研发,虽然民间被严格管控,但是官方的火器工匠同样在不断改进。
永乐年间,明军在永乐火铳的药室和弹丸之间加了“木马子”。
“木马子”看起来很简单,只是一个由硬木制成蒲片,但是当它加入火铳之后,可以用来加强药室内部的气密性,增强火药燃烧效率,延长火药做功时间,提高弹丸初速,从而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
神机铳作战时,由三人团队协调操作。
前排第一人专司瞄准射击,第二人负责传递机械,第三人负责装填弹药,这就是名将沐英发明的三段击战法。
这种安排看似普通,内有玄机。第一人要求心理素质高,射击技术强,第二人起到了居中协调的作用,第三人必须业务熟练,动作迅速,以此保证神机铳的火力持续时间。
而这种“三段击战法”同样领先于世界。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出身的于谦正是靠着火器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七月,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带着文武百官抵达土木堡,给瓦剌送上了一份大礼。
瓦剌不负所望,在土木堡大败明军,生擒明英宗朱祁镇。
十月初一,瓦剌首领也先押着大明皇帝朱祁镇这个最丰厚的战利品,兵分两路,大举南下。
一路经宣府佯攻居庸关,另一路由也先亲自率领攻占紫荆关,兵临北京。
面对危局,在仅剩下的群臣的慌乱中,文臣于谦没有放弃,选择了迎难而上:“团结所有臣民,守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