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曾经说明朝后期开放海禁后,许多大明人出海求生,该不会与大明的商业政策有关系吧?

地位低,税率高,还多苛捐杂税,这怎么说得这么像是大明呢?

他要不要更改一下祖宗之制,提高一下商人地位?

.

在清朝,玄烨想起明末那些投降后金的晋商,笑了:“多亏明朝苛待晋商,晋商宁愿铤而走险投资我大清,才有了大清的现在。”

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哪怕建立政权,起初也是又小又落后。

后金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大明的“输血”。

大明是允许中原与草原民族在塞外开互市进行贸易,但是货物当然是有限制,比如武器铁器,绝对不在交易范围内。

大明的主要交易物品,除了布帛等生活用品,主要是草原民族离不开但是又不生产的盐和茶叶,这两项都被朝廷掌握在手中,商贩想要做生意就得先从朝廷拿到“盐引”和“茶引”。

大明前期,茶叶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都是官营。

大明中后期,茶叶开始官私合营,慢慢的私营占据上风。

但是商人不满足于需要跟朝廷分成的利益,而是选择铤而走险,用铁器等贵重物品,交换后金更贵重的人参和貂皮、鹿茸,“东北三宝”在明末时期就是贵人喜欢享用的奢侈品,是朝廷严格管控的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