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就是看不起大夫,买不起大夫开的药。
说起没钱的困难,村人又有了新的话题,唉声叹气中,不知道有谁来了句:“这期讲商业,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学着点。”
“是啊,那农副产品挣钱的法子,多多少少能学着点吧?”大家的心思活络起来。
也有人担心:“万一被改成商籍……”
“那不能,天幕说了歧视商户不好,别说商籍,日后说不定商人地位也会提高。”
老人提醒:“不过不管怎样,也不能忘了种地……”
“那确实。”有人心思灵活,想起家里女儿多,妻子也能干,是算账的好手,不由动了女眷的心思,“其实也有个法子,怕改籍贯,让家里女人去经商,做点小生意。反正夫君什么籍贯妻子什么籍贯……”
村里唯一一位夫子这时候还是忍不住了:“女子抛头露面……”
还不等他说完,村里的农人打断道:“咱穷人家谁家女人不出来干活,挣钱的事不丢人。”
夫子叹气一声,也没多说,村里的情况都看在眼里,他收着学生家里的束脩,只有老妻独子要养活,压力不大还过得去。其他村人就难了。
这世道,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谈什么礼不礼的。
与其想着女子,夫子想着,还不如盯着点村里经商的情况,可不能让大家都只顾着做生意不去种地,天幕上的这些教训,太惨痛了!
一想到这里,夫子就多了一种使命感,作为村里识字最多、最有文化的人,他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回头,他就把经商种地的事写下来,挂到书房、挂在村里的粉壁上,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