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国,孙权冷笑:“你直百五铢钱,我就不能也铸大钱吗?我也大泉五百!一钱抵五百钱!”
恰好,天幕提到了吴国。
【魏吴发现蜀五铢钱的真相时,已经晚了。魏国吴国的铜钱大量流失,资也大量流失,只换来一堆蜀五铢。】
【于是,孙权受到刺激,也大搞货币本国化,铸“大泉五百”,一枚抵五百钱来用,两年后又铸造“大泉当千”,一钱当一千钱,与民间百姓强制兑换,换取了价值五百或者一千的资,听起来活学活用是不是?】
【但是,百姓没了资,民间没了足够的货,你的钱币失去了购买力,就大幅度贬值。】
朱元璋始反思,却还是觉得些奇怪。
他曾经为没钱了印就是了,大明宝钞印的很勤快,现天幕这样一提醒,原来货不是印钱就了的吗?
朱元璋的财政政策简洁明了,带着他强烈的个人色:
军费没了,印钱;
赈灾没钱,印钱;
赏赐官员,印钱。
他觉得挺作用的,军费没了官兵差点造反,一发大明宝钞,可买到东西,官兵不都安稳下来了。
赈灾时缺粮食资,发了大明宝钞就可去买粮食了,不也度过了灾情。
还官员,他赏赐了大明宝钞,官员也没抱怨和反对的,不都是用的好好的,什么问题?
前朝的宋元不都是用纸币用得很好,大明为什么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