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关键就是特色,体现当地的特产、风俗、风景种种。

然后她又找了个日子,与许问渠几人,一起宴请了几个她挑中的小说作者,让他按她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改好了之后,玥坊会出资,免费帮忙刊印一千套,之后若有银子可以加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态度如此明确,大家又不是傻的,自然纷纷向这个方向努力。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琢磨上意,是很有几分心得的,真到了二三品大员那个层面,会考虑一些诸如新帝对福晏殿下的容忍度有多高……这种种的问题,但对于底层官员来说,真的不用想太多,不管怎么着这都是一条金大腿,抱就是了。

于是许多官员各施手段,要不自己写,要不找人写。

选择多了,自然可以优中选优。

而且这些人有许多并不缺银子,自己就可以刊印,著者成名,荐者也在相爷面前挂个名儿,皆大欢喜。

第830章 天下歌

转过年之后,晏时玥手头的诗歌收集的差不多了,许问渠都细细看过,她又去找了贤亲王,想让他联络邻国,能不能也来一首诗歌什么的,放进去。

贤亲王搁下手里的事情,陪着她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现在还真有不少邻国派来的使者、皇子皇女等,地位最尊的是喀喇汗的公主,汉名叫江沅、南诏国的皇子郑平青。

晏时玥这还是头一回见他们,两边施礼毕,晏时玥把来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