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温撷秀道:“这些地方我来去都熟了。”
他住的这个地方,门槛都撤了,屋里和院中,地面都铺了汉白玉的大砖,进出确实很方便。
进了后院,在杂物房的地方进去,就进了背面的一间宅子,里头正在印书。
唐时锦在茂州见过制墨,但还是头一回看这个年代的,叫啥,印刷车间?
就见里面有很多类似卫星电视接收器的那种大圆盘,比桌面还大,微微的凹进去,里头有细小的标注,然后各个扇形区,放着光滑整齐的活字块儿,是分韵排列的,常用字单列。
下头有架子支着,一拨就可以转动,有个人坐在三架大圆盘中间,前头还有一个平的桌面。
另外还有个人坐在外头,拿着一本书在叫号,他叫一个号,中间那人就按着号码取到一个字,放在眼前的桌面上,可能确实熟练了,有时候那人不用翻书就能叫号,有时候中间那人不用叫号也能找到字。
每排完一排,那人都从下头把一个薄薄的片片推上来,正好把这一排字夹住,加上活字块是特制的,下头有一个槽,所以卡住之后,表面上仍旧是平滑平静的,严丝合缝,不会露出来。
分工合作,速度还挺快的,两边大圆盘都是常用字,右后是不太常用的,来回拨动,一点不耽误时间。
唐时锦瞧着就觉得有趣,问温撷秀:“小撷儿,现在印字都这样了吗?”
她叫小撷儿,跟叫灵儿,完全不是一个感觉,其实是在起绰号。
温撷秀并不在意,只道:“其实这么印书,也不过才百余年,据说此法是前朝王祯所创,他在所著的农书中曾说,‘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而且他曾用此法印过《旌德县志》,月余就印了一百部,速度极快,被人称道一时。但前朝印书不多,后来我大庆开国之后,此法又失传许久,直到有人找到记载,才又渐渐开始启用的。”
唐时锦也习惯了这些文化人儿,一张嘴就习惯的引两句典,点了点头:“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