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我林家人丁单薄,父亲与苏州林家宗族也不甚亲热,这总不好,不若我们将这祀田献给族里,有族老主持,制定规例:由着族里各房轮流掌管每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样,各房都可得益,也少了结党营私。”

这主意是不错,可是林如海微蹙眉毛:“林家宗族……”

这却是黛玉不知道了,林府从来人丁单薄,也因此没少被林家宗族觊觎,历辈不知道出了多少龌龊事情,也因此林府跟族里关系始终淡淡的,不过维持表面的和气罢了。

黛玉瞧着林如海的为难,猜到一点半点,她笑道:“爹是不是不想跟族里交好?过去多年的积怨总是过去几辈的,爹位高权重,俯就族里他们自然也高兴,我在船上听了一句俗语:总归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父亲何必计较往事?”

一番话说得林如海极为惭愧,身为父亲却要孩儿为自己谋划,实在是失职:“也罢,就依玉儿说的,买些田产地亩,等年底祭祀的时候由管家去趟老家,献给族里。我这边也修书给族老。”

这可到黛玉说得第二件事情了:“爹爹,祭田买的多了,产出的出息单单拿来供给祭祀,颇有些盈余,不如我们林家趁机开设家塾,林家宗族里的子弟不论家贫与否,都可以在林家家学里读书受教。”

“这是百年的基业,官府也不敢将祭祀产业并入官中。咱们林家以后要是遇到什么事情,子孙后代还可以回苏州老家或司农,总能有个营生,便是不能中举,耕读传家也是极正道的。”

一番话说得林如海惭愧非常,所谓不思后日,终非长策。黛玉这些打算都极为周全。

黛玉还没说完呢:“爹爹不是说苏州老家的林家人跟我们不亲么?那爹爹或是祭祖的日子去家塾里看一看,或是让那边寄送学生做的文章,挑选那么一两个品性优良、又资质上乘的林家童子加以培养,说不定既跟我们府上亲近起来,又算得上是振兴苏州林氏一脉。”

林如海颇为赞许:“这个主意好!只不过为父这回可得专注于人品,万万不能再眼瞎瞧错人。”

这说的是贾雨村,先前林如海瞧着他学问极好,在林府教授黛玉又教授的用心,因而给他搭就了一个青云梯,亲手送他去了京中的飞黄腾达之道。

只是没想到这人擅长伪装,在林府装的道貌岸然,实则满脑子的蝇营狗苟,上任后由着葫芦僧断糊涂案,硬生生将人家被拐卖的女儿推进火坑。

还好林如海暗暗探访,悄悄寻了个由头将这贾雨村拿下了,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他坑了。

要知道那香菱的父亲甄士隐可是对贾雨村有恩。他却为了保脑袋 上官帽,丝毫不顾念过去旧情。

当日可以有负恩人甄士隐,那明日是不是可以有负恩人林如海呢?

林如海提拔贾雨村的一个原因是因着他是黛玉的恩师,他的官场之路走得越顺畅,黛玉的身价随之也提升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