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素来都在人前做大度雍容样子,可心里比谁都在意,如此几遭,她几乎要摇摇欲坠,恨不得赶紧结束。

宝钗的盼望中卫家纳吉的队伍也到了史家门上。

纳吉是六礼之一,卫家并不以湘云父母亡故而轻慢湘云,仍旧厚重待之,除了首饰衣物等聘礼外,卫若兰还去郊野捉了一对活大雁作为贽礼。

亲迎日卫若兰身着盛服,戴着金花,备了依仗、雇来的人吹着鼓乐,带了一对家雁,送到了保龄候府上。

府上自然早已有人侯在门口,又将他迎进了前院,今日只是纳吉礼日,来的人少,可即便如此前院还是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京城中贵胄。

几个年轻些又与卫若兰相熟的青年,站在檐下高声跟他开着玩笑,院子里不时爆出爽朗笑声,衬着满院的披红,格外的喜气洋洋。

卫家管事将礼单念完,跟过来的家丁们将一对活家雁并各色纳吉礼搬到正院中间,一时之间几近要堆满正院,惹得众人赞叹不已。

在场的保龄候和忠靖侯心中也是满意不已,可见卫家对这门心事的满意,侄女儿嫁过去他们两位也满意,总算觉得对得起逝去的大哥。

保龄候用下巴一示意,贴身小厮便从后罩房那边毕恭毕敬端出来一个大红漆盘。

除去枣子、桂圆、莲子等这些代表吉祥喜庆的回礼外,女方家里还要准备一些针线活计送出去。

一则显示女方的德容女红拿得出手,二则也是提前孝顺婆家长辈。

漆盘里盛放的便是湘云亲手做的针线活儿,内里有给卫家父母亲手缝制的袜子、鞋子等物,那尺寸都是提前要来的。还有给卫若兰做的袜子、鞋子,还有荷包、打的络子等物。

保龄侯夫人立在前院和后院相连的后罩房处,目送小厮从自己丫鬟手里拿走这托盘,心里一阵松快。

可算是交差了,自己这个大侄女,跳脱的性子,火炭一样一点就爆,偏偏做长辈的说不得骂不得。

两家定下亲后,自己拘束着她不让她出门她便派了贴身丫鬟去相熟的贾府,求老太君来接自己。

谁还能回绝嫁出去的姑姑?只好让她出了门,可不想在外头抱怨婶婶镇日里扣着她做针线,就差没说史家苛待她了。

消息传到侯府,保龄侯夫人一阵头晕:外头人最喜欢这种苛待遗孤黑心家眷的传闻,便是没有还要编上几桩呢,何况当事的娘子自己在外头说?

外面也不知道传成了什么样,还有人有鼻子有眼的说保龄候两口子贪了大房的财物。

真是气煞人!保龄侯夫妻大小也是侯爵之位,哪里就用得上贪那些了?贪了那点,让皇上降罪、让御史参奏,削了爵位怎么成?

一份长房的财物多还是侯爵府的家产和子子孙孙的侯爵位重?

作者有话要说:有很多人很讨厌探春,认为她是王夫人的狗腿子。

但是《知否》里女主为正房夫人出谋划策,积极跟她交好,难道也算狗腿子吗

我会把她写成一个复杂的人, 总归也是个可怜人。

今天吃了懒人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