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莉拢拢头发:“我去洗个脸。”这一路风尘仆仆的,辫子都快散了,这样的形象哪能出门?
楼里住着的都是一个系统的,就算不认识,来来回回见到也面熟,江文恒刚搬过来一个月,大伙虽然对他不熟悉,可之前他停职的事,单位可都传开了。
江文恒下楼的时候碰到了熟人,打招呼介绍:“这是我媳妇茉莉,今天刚到。”
江文恒说的自然,张茉莉却红了耳根,江文恒瞧见了揶揄道:“江夫人,你怎么了?”
“就你最坏了。”张茉莉嘟囔道,又掐了他胳膊一把。
江文恒的单位是厂里的宣传处,国企内的部门很多,除了最基本的生产岗位,还有党委办公室、厂工会、保卫处、组gān处……好多个部门组成。
工厂设在了城里好的地段,这两年一直嚷嚷着往郊外搬迁,可一直也没成行,以后保不齐就搬走了,厂子搬走,他们这些下属的单位肯定也得跟着挪,城里gān什么都方便,谁也不愿意往郊区搬。
在这种单位上班很省心,除了员工食堂,还有员工幼儿园、理发室、医务室,连电影院都有,生活起来很方便。江文恒最喜欢的地方是gān部图书馆,只是可惜他级别不够,只能去员工的阅览室里,阅览室书的种类少,基本都被他翻遍了,宣传处的处长,看他喜欢看书,偶尔会从gān部图书馆借书出来给他看,大部分都是苏联的小说。
前面一群人闹哄哄的,围了二十多个人,张茉莉想凑热闹,江文恒一把拉住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张茉莉撅噘嘴:“我想看看咋回事。”
张茉莉虽然没往前走,但却抻着脖子想看,江文恒没办法,拉住了一个过路的问,那人打量江文恒一眼,看他穿的笔直,像是自己单位的员工,才松口说道:“离休的老员工,正闹着呢,说是待遇不好。”
江文恒问:“没找离休办吗?”
“咋没找?离休办的人出动了一大半,都在劝,劝不住啊。”
厂里有专门的离休办部分,负责离休员工的各项事务,连他们都管不住,看来很棘手了。
江文恒看看表,马上快一点了,再不去食堂都该没好菜了:“离休的老员工来闹,没什么大事,咱们赶紧走。”
员工食堂开门是有时间的,从上午十一点半点到下午两点,过了这个时间,食堂就关门了,早去菜是热乎的,种类也多,去的晚了,只剩下一点菜底,食堂的二楼西侧有小炒的窗口,不过大家很少去那点小炒,价格高,需要的粮票也多,味道确实比大锅菜好很多,可拖家带口的员工舍不得吃,倒是年轻的单身汉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时常三五成群的去吃小炒菜。
江文恒没结婚以前,也偶尔去点个小炒,那两年大队的收成还行,粮食够吃,不需要他怎么贴补,这些供应他一个人吃,到月底足够了,没什么压力,吃上面也没节省。
这还是张茉莉第一次来江文恒单位的食堂,她觉得十分新鲜,几个窗口不停的晃悠,打饭师傅和气的问:“这位女同志,吃点啥?”
张茉莉摆摆手,麻花辫跟着飘dàng:“我先看看。”
米饭二两是四分钱,素菜六分钱一份,荤菜最便宜的一毛二,里面带几个肉丁,肉多的荤菜,最低两毛钱一份。菜汤很便宜,一分钱一碗,张茉莉看了,上面就飘了几滴油花,一看就素淡的很。
员工食堂也不是谁都能进的,领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食堂的窗口买好菜票和饭票,这叫做代粮券,一斤代粮券需要用一斤粮票和两毛钱来换,只有拿着这个票,才能在食堂打饭。
按照现在的菜价,这种员工食堂是最划算的,比外面的国营饭庄的价格要便宜,而且都是卖给内部人,卫生情况也有保证,毕竟厂里的领导也要在食堂吃饭的,不敢以次充好。
有人算过了,来食堂吃饭省去了做菜的时间,价格也能接受,对于单身汉和小两口来说,其实比单独开伙要合适,不过如果家里有了孩子,就得自己做饭了,营养也得均衡。
现在的城里和农村不一样,七十年代和挨饿的六几年不一样,城里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现在的大环境是,物价不高,城里人工资不低,再加上粮票够用,每个月偶尔还有额外的补助,虽然做不到想啥买啥,但手里也不委屈。
张茉莉来之前算过一笔账,江文恒的工资每个月她们节省一些,能剩下一半到三分之一,这个钱基本没有别的花费了,毕竟买啥都要票,每个月的票不多,花出去的钱也少。
攒下的钱,到了年底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江文恒每年的工资还会涨一点,这么过几年,手里也能存上一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