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桐:“……”兴许人把这些果子送人,搭建人脉,获得的资源能直接转化成几千几万倍的经济利益,那可就物超所值了。
当然,她也没时间琢磨那位“郭总”是何人,东西是送人还是自吃,因为没过几天,樱桃又熟了一波!这次全家出动,同样的竹篮摘了三十篮,依然带高档住宅区卖。运气好能卖到四十多,最便宜的也三十五一篮。
接下来,第三波稳定在三十一篮,
第四波有二十五。
第五波开始,市面上同类产品过多,只能仗着卖相好,卖到十块一篮,同时也是产量最大的时候,一家子忙得脚不沾地。
到最后一波扫尾结束,个头小,颜色也不够红,只能卖到四五块一斤。但饶是如此,也把大伯一家乐坏了。
今年挂果的只有四十株,种植经验不足都能卖小一万,明年又能新挂果一批,再多种点儿,果子这东西越结越多……以后岂不是要发了?
提子他去年就专门拿出一亩八分地来种,全部成功挂果,一串串沉甸甸的,产量是樱桃的二十倍!听说市里往年能卖到三四块一斤,赚的肯定不比樱桃少。
大伯那被林老二折腾掉的雄心壮志,终于又重新燃起来。
以后他林树才就专门种果树了!就这么干!
伯娘也同意,反正明年桐桐去市里上学,家里就三个大人,粮食也吃不了多少,随便种点就成。
大不了还能买了吃,把田地腾出来,比种粮食划算。
就在全家的喜悦和期盼中,林雨桐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第057章
这个年代还是先报志愿后出分数, 林雨桐第一志愿报的是市一中, 原先预估丟14分, 实际只丢了9分,再加15分的竞赛加分, 总分居然比满分还高了6分。
比满分还高?林雨桐也惊奇不已。活了两辈子, 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体验。
知道成绩的时候, 杨乔顺顺便告诉她,她的总分在全市排名第一,第二名足足比她低了三十多分,这差距拉得真够大的!
被市一中录取板上钉钉,而且还拿到了最高档的新生奖学金。
这一次, 荣安中学三个中考班发挥得史无前例的好。以林雨桐、蔡星月为首,一共有38人被市一中、二中录取,以王小东为首一共52人被县一中、二中录取, 其他人最差也是实验中学,还有12人上师专,8人上卫校, 升学率居然高达百分之一百。
往年能上高中的顶多15人, 市一中更是凤毛麟角,每一届能继续升学的顶多五分之一,其他辍学的干啥?
要么回家种地,要么南下打工,要么当混子偷鸡摸狗。但无一例外, 都会早早结婚,男孩不过二十二,女孩不过二十,一旦超过二十岁还没嫁人,那就是妥妥的“老姑娘”。
代代相传,这样的生存方式就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