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命令极有效,话音刚落,死士们纷纷抽出刀,将一众叛臣诛杀,场面血腥之至。
这也是杀鸡儆猴。
经此一变,梁王在众臣眼里,便不再是那个昏聩的庸主,他蛰伏数年,最终以佯死诱得楚党公然叛变,牵连出一干奸臣乱党,一举尽数连根拔起,整肃朝纲——此等手段,不可不谓雷霆万钧。
史称,秋山之变。
*
秋山之变后,涉乱之员悉数处斩。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徐渡却并未行诛灭九族之举,只是将犯乱之臣的家眷流放,或是充入官奴——除了那些直接犯事之人,其余的倒都留下了一条命在。
先前在秋山大帐,一眨眼的功夫灭了数十人,地毯染成了红色,处处散发着死亡的气息,当日归来之人回想起那日变故,亦觉得胆战心惊,可见其手段狠辣。
然而徐渡对罪臣家眷的处理却又宽大,一时倒叫人犯了糊涂,也不知他究竟是残暴,还是仁慈。
不过在徐姜看来,她父王自然是极英明的君主。
那日她也知道事先的计划,在徐渡倒下时,她装作惊慌失措,麻痹楚后。
可虽是已知实情,心里却还是不免有些慌张,现在想来依旧心有余悸。
当时叛乱的臣子皆被诛杀,血流成河,素来衣冠楚楚的官吏,在处刑的大刀面前个个吓得疯癫,狼哭鬼嚎,最后人头散了一地,尸体横七竖八地堆在地摊上,血液那种令人作呕的腥气,至今仍时不时在鼻端浮现。
徐姜不喜欢这种嗜血的场景,但她认为这样做确实有必要。
君主与臣子的相处之道,在于恩威并施,威慑便是这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环。谋逆弑君,罪无可赦,而徐姜也深深明白,当日未曾求饶臣服的那些官吏,也未必是有多么赤胆忠心,不过是处于观望之态,伺机而动罢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君王必须狠下手段,不然,何以正王道、立王威?
楚党不是第一个有谋逆之心的,也不会最后一个,一个楚党倒下了,还有下一个家族因为权势而膨胀,进而生出不该有的**,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谋划着。
徐姜漫不经心地将鱼食洒进池塘,盯着鱼群从水底慢慢浮上来,争相夺食,若有所思。
一旁服侍的宫人见了她的模样,忍不住心下生怯。
不知何时开始,原先柔弱怯懦的公主,愈发高深莫测起来。此时沉思的模样,竟是与梁王有几分相似。
“殿下。”宫人小声提醒道,“快到未时了,沈太傅想来已在落薇宫等您了……”
徐渡打算给徐姜找一位武学老师,武平侯沈匡便举荐其子沈存。徐渡欣然应允,且为了褒奖沈氏秋山平乱之功,还兼封沈存为太傅,此时边境安稳无战,便着他时时入宫,教授徐姜。
其实于此事,徐姜略有不解,按理此时正应该打压沈氏,父王却百般褒奖,岂不是任由沈氏膨胀,野心坐大?
何况她还听说,沈存在民间有一能歌善舞的红颜知己,自己怕是碍了人家的姻缘,见面难免尴尬别扭。
只是君命难违,徐姜轻轻叹了气:“知道了,本宫这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