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面几次合作,张大义对谢则安的话可以说是深信不疑。他给谢则安打包票:“没问题,我会叫人注意。”
谢则安说:“张大哥你可以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生意分给别人去做,钱是赚不完的,我们得多交几个朋友。这样对大德也有好处。”
提到弟弟,张大义心头一凛,认真说道:“三郎你说得对。”
谢则安说:“过一段时间我想放几个人到你这儿打打下手学点东西,张大哥不会介意吧?”
“私塾”里的第一批“学生”在学习的内容上已经有了偏向性,有几个对数字比较敏感的被谢则安挑了出来,准备把他们往搞经济的方向去栽培。
天底下最快让人成长起来的方法只有一个:实践。
谢则安打算教个基础就让他们到张大义这边锻炼锻炼,对“经济”有个初步的概念。
这是谢则安最擅长的领域,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玩不来。
虽说前期可能会坑坑张大义,但到了后期“学生”们肯定会把坑填回去,不会让张大义吃亏。
张大义也没让谢则安吃亏,他爽快地说:“怎么可能介意?很多生意本来就有你的一份。”
谢则安说:“谢啦。”
谢则安从张大义家里出来后就去了“私塾”那边,把自己选出来的几个“学生”叫到一起,将记录着各地物价的案卷扔给他们:“三天内把它们编成数字版本,谁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可以订一个赚钱的计划给我看看,到时候一起交给我。”
听到这句话后所有人眼里都迸发出别样的光彩。
戴石和芸娘是最先被谢则安选过去的,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仅穿得好了,手里有余钱了,更重要的是腰杆挺得笔直,说话间都带上了点和“小官人”类似的从容和镇定。
要是可以,谁不想活出个人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