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其实那时候村里刚开始用尸体养蚌的方法没多久,除了族长及几个心腹, 村人并不知道这件事。

许森为曾玲玲的死消沉了很久,他比曾玲玲更早地怀疑过她真正的死因。

但一想把尸体扔进池塘说起来虽然不道德,实际并不犯法, 族长没理由要曾玲玲的命。

他不会想到族长考虑的并不是犯不犯法,而是担心曾玲玲把这件事说出去坏了村里的生意。

那一年他们和一个大商家签了合约, 如果能把货顺利卖出去, 凭借村里珍珠的品质绝对能和对方达成长期合作。

随着曾玲玲的讲述,魂体附在纸人身上的许森开始不安起来, 站起来在沈清城掌心焦躁地走来走去。

沈清城喂了他点鬼气安抚,无视曾玲玲焦急渴望的眼神,问:“他没把尸体的事说出去吗?”

“说了,”水面上曾玲玲沉默了一下道, “他先是告诉了他爸妈,没想到族长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

许父许母不在乎曾玲玲的尸体埋在哪, 至于村里其他人,族长说今后村里改水葬。

村人的确很不满,也闹过,但族长的权威在村里很高,他们除了口头反对也做不了什么。

而且紧接着收获的高品质珍珠卖出了高价钱,村人的反对声便渐渐小了。

沈清城:“那他怎么发现你死得有蹊跷?”

曾玲玲艰难道:“阿临长大了,别人有母亲,他没有……”

沈清城便懂了,是谣言。

渐渐长大的许临对长久缺席的母亲产生了好奇,他会问他的妈妈去哪了,是个什么样的人。

许森会好好回答他,但村人一定不会,因为村人最擅长“开玩笑”、“逗小孩”。

沈清城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时候家里穷得吃不起饭,村里人就会打趣他说:

清城啊,你爸妈把你卖了你害不害怕啊?

他不信,左邻右舍就会道,只要把你卖了你们家就能吃得起饭了,你哥哥能上学,你姐姐也有人要,你年纪小只能吃白食,不卖你卖谁?

说这些话的人本身或许没有恶意,只是“开玩笑”,只是“逗”他,但没有人知道当时不到5岁的他心里有多害怕。

后来家里真的把他卖了。

沈清城甚至不清楚父母是本来就有这个想法,还是类似的话听多了,受到了“潜移默化”。

想到许临,他几乎能猜出当年村人是怎么说的:

你妈妈犯了错被小鬼抓走了,因为她害得村里的珍珠差点卖不出去,你要是不听话也会被小鬼抓走。

久而久之,说的人多了,仿佛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