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王抚大姐给何平来了一封信,何平看完有些懵逼。
王抚大姐在信中安慰他不要在意外界的评论,家慧的创作是有着它独特的意义的,不要因为某些人的曲高和寡就故步自封。
何平一时没闹明白,给王抚大姐打了个电话才知道,原来是家慧出版了一个多月,销量爆炸。
出版社第一版印刷了二十万册,半个多月便销售一空。他们紧接着又加印了五十万册,最近各地书店又开始催货。
但是,伴随着家慧销量的急速增长,家慧在文艺界和评论界的口碑却是在急剧下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作者是何平。
“你可是写出过福贵、吕得水这样作品的作家,怎么能自甘堕落到这种地步呢?”王抚大姐在电话里给何平复述了有评论员在报纸上对家慧和何平的评价。
其实这个事跟何平取的书名也有关系,他曾经和王抚大姐说过,要写个“人名三部曲”。编辑部也在两部作品连载时候的编者按当中提到了,所以导致很多读者和评论员都是知道这件事的。
三部曲的头两部作品福贵和吕得水叫好又叫座,评论界甚至有人直言何平已经预定了今后十年的茅盾文学奖。
大家都在期盼着何平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收官之作,所有人的目光自然都集中在它身上,毕竟有前两部作品的珠玉在前。
可何平好死不死的,写了一部通俗作品,书名还是以人名起的,这就导致很多书迷和评论员都把家慧当成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你说怪不怪,现在外面骂的这么凶,可书店却都跟我们反映,说书卖的特别好,看情况,接下来马上还得加印。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你这本书估计一年下来三百万册都挡不住。”
何平笑了一声:“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帮人就是口嫌体正直,不用管他们。”
王抚大姐又从何平的口中学个了新名词,嘴里念叨了两遍,对何平的评价佩服不已,真是辛辣又精准!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