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谢里夫拥有典型的阿富汗男人或者说阿拉伯男人的外表。
大胡子,厚头巾,深轮廓……
讲真,一群典型形象的阿富汗人站在一起,王辉一时半会还真难以分辨出谁是谁。
谢里夫坐在办公桌后,身后四名随从。
众人的眼神一直在王辉身上。
至于跟随王辉的李浩和闻强,自动被他们忽略。
在“学生”的地盘,没有武器傍身的中国人,折腾不出多大动静。
此次的翻译,是刘丹。
普什图语有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底子,刘丹在来之前,专门恶补了一阵子。
翻译到位,是双方沟通顺畅的最基本要求,他们不能把这种事完全寄托在赛义德身上。
这个安保团队的负责人,其实有属于他的狡猾。
比如……王辉和刘丹租下的别墅租金里,赛义德一定会分一杯羹。
成交时刻,赛义德的眼神和微表情早就被刘丹关注了。
看破不说破罢了。
“各位贵客,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忙么?”
谢里夫十分客气。
他已经算是“学生”的中层领导了,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和上面保持一致,尤其是对中国客商,更要客气三分。
中国和其他曾经入侵阿富汗的“帝国”不同,作为阿富汗最强大的邻居之一,中国在这个山地之国没有任何私利,反而提供了阿富汗人日常使用物资的大半,这种友好的邻居,不可轻易得罪。
王辉和刘丹直接表明来意,希望谢里夫能够帮忙讨回他们的物资。
作为答谢,王辉刘丹愿意出人出工,向谢里夫个人捐赠两辆工程车辆。
听上去,谢里夫简直是太合算了。
内部解决一个顺手牵羊的问题,就能获得工程车这种实用性车辆……还有这好事呢?
谢里夫只需要把车往外一租……在阿富汗这个百废待兴的地方,他就坐在收租金就完事,这等于送了谢里夫一条财路。
“尊贵的客人,你们的馈赠实在是太慷慨了,而我需要付出的太少,我很惶恐。”
谢里夫含笑回应。
谁也不是傻子。
交易要等价才容易成功,这种单方面付出的事儿……就不叫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