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云并非赖家亲生,是从邻村抱来的,赖云这孩子出生时,常生病,体弱像极了长琴那两个妹妹,那户人家,上面还有三四个孩子,这孩子体弱多病,还常哭闹,有时一哭就是半宿,家里饭吃不上,更无钱医治,便把她送给赖家了。
赖家这户主,从成亲之后,连续两年一直没怀上孩子,正好邻村有意送出这个孩子,给孩子讨一个出路,赖家便抱养了。
两口子脾气都不错,待孩子如亲生。
如今时日,入了暑季。
每逢夜色降临,各家各户纷纷拿着灯,去树林里摸知了,刚成长的小树没有知了出土,奶奶说,要选择长了四五年的大树。
所以,这些大林子里,一到入了夜,满是灯火,摸来的知了,可以炒着吃,对于粮食短缺的日子里,这是人人盼望的季节。
长琴拿了个小盒子,跟在奶奶身后,围着这片树林走来走去,走累了,她就坐在河边等着奶奶,反正,奶奶是围着这条河边转,转来转去,还会来这里找她。
清浅的小河里,是溪水流动声。
长琴很怀念和小叔抓鱼摸虾的日子,只是现在,小叔只顾着摸知了,根本想不起来这事儿,毕竟,知了是现成得来的饭菜,不用做工,也不用拿工分换。
“你找到几个了?”正朝远处看着,想要找到奶奶的身影,身后传来一个小孩子的问话声。
长琴立即回头,“大江,我和奶奶找了六个,你呢?”
这孩子的年龄大长琴两岁,名叫何江,小名叫大江,村里人都这么喊,只是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会叫他何江。
何江把瓶子往长琴面前一放,再把瓶子倒过来,把里面的知了全都倒在地上,一个个当着长琴地面数了一遍,对长琴说:“12个。”
“你怎么找了那么多?我和奶奶就找了6个。”
“你和你奶奶是两个人,俺和爹娘是三个人,肯定比你们找的多。”话说着,何江把地上倒出来的知了,一个个都装回瓶子里,活生生的知了会爬,爬地到处都是,何江一个个把它们捡回来,看着是够了,只顾着和长琴说话,但他没数。
有一个知了跑到长琴的裙子底下,就在她腿边,细小的爪子,一下下抠着她的腿,有些痒,怀有小心思的长琴,并没有告诉他,就这么一直坐着。
“我在这等奶奶,你爹娘也到这儿来了吗?”长琴找着话题问。
何江站起身来,看着眼前满是灯火晃动的小树林,回道:“对呀,你上学了吗?我考考你。”
腿底下的知了还在挠她,小长琴乖乖回道:“没有啊!”
何江又笑嘻嘻的蹲回她身边,神神秘秘的道:“见没见过鬼火?”
长琴面不改色,“那是什么?没见过。”
作者有话要说:初次构思这本年代文的时候,就决定了以家庭为主写这部小说,故事更到这,唯一的感情线冒出尖角,长大后的沈长琴和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