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九章 谋定(二合一)

代晋 大苹果 2826 字 24天前

桓嗣咂嘴点头道:“你们说的也对,看来是我考虑不周了。郡公不必在意我说的话,对于此事,我确实还没想好。”

桓嗣主动撤回了自己的意见。

桓玄扫视众人,见没有人再说话,于是将目光看向卞范之。

“先生有何见教?”桓玄道。

卞范之咳嗽一声,拱手道:“诸位所言,皆有各自的道理。今日之会,便是要找到一个最佳的办法的,故而畅所欲言是好的。对错都不应受到指责,毕竟都是在想办法商议对策。”

桓玄笑道:“那是当然。”

卞范之道:“关于李徽的东府军的实力如何,我想在座有两位最有发言权。不如请他们说一说,当可知端倪。”

桓玄道:“哪二位?”

卞范之看向站在角落里的刘裕和刘牢之,笑道:“刘太守,刘将军。你们二位一个曾经在徐州待了七八年,一个身在北府军中,同东府军交往甚多,对李徽熟悉之极,何不谈论谈论?”

众人的目光纷纷转向刘裕刘牢之二人。刘裕淡定站在那里,刘牢之臂膀上缠着纱布,神情有些游移不定。刘牢之的伤势还没痊愈,形貌也有些憔悴。

“是呢,倒是忘了你们二位了。二位对李徽应该都很熟悉,对徐州的事情也很了解,不妨说说。”桓玄笑道。

刘裕看了一眼刘牢之,笑道:“请刘将军先说吧。”

刘牢之哼了一声道:“我又没在徐州待过,我能说出个什么来?你说便是。”

刘裕笑了笑,心中知道刘牢之还在生气。夏口之战后,双方的关系有些尴尬。因为自己当日弃刘牢之而走,蜜里调油的结义兄弟的关系受到了挑战。在夏口之战后,刘牢之便是这幅态度了。刘裕当面道了歉,似乎刘牢之也并不感冒。而战后,刘牢之提醒刘裕向桓玄提出兑现之前的诺言,给他补充兵马封赏官职的事情,刘裕也没去做,双方的关系现在颇为冷淡。

“好吧,那我便先说。”刘裕笑道。

刘裕缓步出列,向着桓玄一礼,又向着众人团团拱手行礼。

“郡公,军师,诸位。我在徐州待了几年,徐州的事情我确实知道一些。适才诸位的话我也听了。恕我直言,诸位太小瞧李徽,太低估徐州的实力了。若以这样的心态和认知去同李徽交战,则必败无疑。”刘裕沉声说道。

众皆哗然。桓谦皱眉道:“刘太守,你说这样的话,未免太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了。”

刘裕沉声道:“桓将军,下官只是实话实说。李徽虽是心胸狭隘之徒,但其智谋不可小觑,徐州实力也远非诸位所想。本人在徐州数年,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徐州财力物力,兵士训练,兵器制造自有一套。况那厮善于蛊惑人心,明明私藏野心,却冠冕堂皇,自命为百姓请命。东府军上下,莫不受其蛊惑,打起仗来不要命。东府军中光是兵士训练科目便多达三十多项,每一名兵士必须合格方可正式入军。反观我们,不能望其项背。其火器之威,更是天下莫敌。据我所知,其火器种类多达是十余种,且还在进一步的改进和增加。夏口之战,对方火炮之威我们已经领教了。对方火炮无论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是最精良的。而且,我甚至怀疑,那缴获的十门火炮还不是他们最新的火器。他不可能将最新的火器增援给司马道子的。有人说,火器算不得什么,那真是短视之见。火器可扭转战局,改变胜负,这已经是事实。若此时此刻,还故步自封,不肯承认这一点,那便是掩耳盗铃之举了。”

桓石生闻言顿时有些挂不住,适才就是他说火器不能决定一切的。刘裕这是当众打自己的脸了。

“刘太守,既然李徽如此强大,你却又为何背叛他投奔郡公呢?真是怪事。”桓石生冷笑道。

卞范之忙道:“桓大人怎可这般说话,刘太守是我请来的。刘裕,你莫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