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您也太容易满足了吧。
一年六千贯就把您高兴成这样?
那臣妾要是告诉您,一年至少六十万贯,您是不是得高兴疯喽?”
她这么一说,果然把刘禅给惊呆了。
“多少?
六十万贯?
这得卖出去多少啊?
你不会想让咱大宋百姓人手一份儿吧?
朕跟你说,这可不行啊。
虽然这东西不贵,但也不能摊派啊。”
刘禅这话刚一说完,就收到了一个好看的白眼儿。
“官家您就不能把臣妾往好处想想吗?”
“呃,那倒也不是。
只是朕实在想不明白,不摊派的话,怎么才能挣那么多钱。”
“商贾啊!”
“商贾?
啥意思?”
“官家您您该清楚吧,以前除了海商之外,大部分的商贾基本上都是活跃在本地。
但这些年随着朝廷的铁路越修越多,官道越拓越宽,很多有实力的商贾已经逐渐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开始把自己的商品卖往外地。
只是他们的商品到了外地之后,很多百姓因为不了解,并不买他们的账。
因此也就造成业务范围拓展到外地的商贾,大部分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
她的话说到这里,刘禅的脸上更迷茫了。
“你说这个事儿,朕知道啊。
可这跟咱们的政策汇编有啥关系?”
“那关系可就老大了。
官家您想像一下啊。
假如你是个商贾,你费尽了九牛二虎之边,终于把你经营的商品打开了外地的渠道。
但是,因为当地百姓对你的东西不熟悉,他们并不买你的账。
这时候你要退回去的话,前期的投入全打水漂了。
但不退的话,惨淡的生意又覆盖不了你的成本。
如果官家您遇到了这种情况,您说你上火不上火?”
“那肯定的噻。”
“那如果在这个时候,官家要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一个政策汇编。
这个汇编不仅包含了朝廷的各类政策,和包含了朝中大臣对于政策的专业解读。
除了这些之外,还汇编之中还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知识。
更夸张的是,这样一份包罗万象的汇编,竟然只要十文钱,就连路边的乞丐都能买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