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崩坏

李元徽放下诏书,又看了看娄居士发过来的军令,一阵摇头。

郭风和道:“豫州本就无粮,所以百姓才聚众作乱,洛口仓虽然有粮食,但转运过来也费劲波折,荆州失守,只有从徐州和扬州调拨粮食可出兵两万,,我江淮防线尚有不足啊.”

李青莲道:“江东去年厉兵秣马,精选青壮十万,于京口、采石、芜湖、于湖等地操练,如今士气恢宏,不可不慎之,待今年雨季,江东必兴师来犯,濡须、皖口、彭泽、柴桑的防备都马虎不得,以我之拙见,东魏必令沈尚法、慕容靖攻柴桑,曹元静自率大军进犯濡须,苗先云等别攻历阳、广陵.”

“.将军当以遣一大将率重兵屯戍濡须口,历阳广陵闭城不出,可保无虞,至于将军可亲率水陆大军,往攻豫章郡豫章告急曹元静必往救之,可令濡须之军扰其后路.”

李元徽听了李青莲的打法之后,默然不语。因为他觉得这么打有些冒险。

濡须口是淮南防线的重中之重。趁着曹元静打濡须坞的时间去打豫章郡,从战略目标上根本不对等。

豫章郡虽然富庶,并且控扼大江,但对于目前江东和江淮的对峙当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战略要地。

因为双方争夺的是大江下游的控制权。

李元徽想了想历代从江淮出兵,夺取江东的故事。

南方想往北面打,想要借助水军之利,就必须死磕濡须口这条线路,可以走巢湖、淝水入淮水。

而北面往南打呢?

历阳!

历阳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下游渡口有二。一是瓜州渡,京口与对江广陵通道。

二是横江古渡,历阳与对江采石通道。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至境改为南北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故名横江。

凡自淮西来者,必趋渡江,进取京陵。

南略北地,亦可由采石渡江而西。

所以,江淮能不能先发制人呢?想到这里李元徽想起很多名字。

侯景、孙策、赵大、老朱、韩擒虎、苏峻.这些人都是从历阳发兵,成功渡江的。

现在历阳和老朱都齐活了,没道理不成功吧?

为什么非得等着曹元静打过来?我就不能打过去?

没这样的道理。

咱也来把先发制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