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在世萧何

一旦老爹老哥们打进了长安,那基本上就是奔着跟洛阳方面翻脸去了。

到时候江淮可就是是四面受敌。

所以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必须得有足够的战略空间,以及足以对抗围攻的兵力和资源。

因此李元徽立即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徐州义军造反如果不是瓦岗在后面拱火,那就说明这帮人是受不了压榨,为了活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尝试把这些人收归己用。

现在天下间能一下子拿得出大量的粮食,养得起十余万人的势力还真不多。

江淮算一个。

首先淮南是大面的平原,水域发达,鱼米之乡。加上李元徽这几年搞屯田,积累了大量的粮食。

这个年代最尖锐的矛盾,就是吃饭问题。

起义的人并非全都是吃不上饭的人,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吃不上饭。

因此解决了粮食问题,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刘元庆现在占据沛郡,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劫掠,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如果不这么干,沛郡的府库基本上支持不了他们多久。

但问题在于,如果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那么沛郡原本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百姓会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部分人会被裹挟加入义军,这样的地方是无法作为根据地支持徐州义军的活动。

所以李元徽这边,是打算找个人去见刘元庆的,劝说他带着沛郡归降。

不过看了一圈,自己带的人都是些武夫,罗士襄、王佛保都是能以一敌百的猛人,但这样的人肯定当不了说客。

李元徽倒是能把道理说清楚,但这种活就没有主帅去干的。

正在犹豫要不要安排信使去约刘元庆找个相对中间的地方见一面,罗士襄过来禀报,说是有钟离大户前来求见,还带着淮南太守的荐书。

李元徽一听,带着郑善道的荐书,自然也就让人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