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白沟之战前的共识,随着形势发生变化,计划自然也就赶不上变化快了。
太子的想法是保持不变,先干掉威胁做大的北汉,而后天下“传檄可定”。
但李三郎的意思是,北汉强势,主动进攻河北在战略态势上,很难取得优势,这几年一直处于守势,所以不如集中力量先灭掉西魏,然后是东魏,最后合天下之利,收取河北,灭亡北汉,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两人的意见相左,其实不光是战略上的分歧,更是对战略主导权的的争夺。
李源对此也是不知道该怎么站队才好,他觉得两份战略都有可取之处,但却不愿意公开支持一方。
这种情况下,征召齐王入朝制定战略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无论是太子还是晋王的方略,都脱离不了齐王在关东的策应,甚至是兵力、物资、粮食上的支援。
所以,李元徽也是不得不入朝。
终于,负责瞭望的士卒高声提醒道,齐王的队伍已经距离城门只有数里了。
二里。
一里。
原本还处于松散的队形,已经完全按照礼部的制定的顺序和规格排列起来,太子站在队伍正前方,晋王落后他半個身位,身后是诸皇子皇孙。
李元徽走下马车之后,群臣开始参拜,而他则走到两位兄长跟前见礼。
“拜见两位兄长。”
“四弟不必多礼。”
兄弟三人寒暄几句,李元徽让两个儿子过来拜见伯父,太子和晋王的诸子则出来拜见四叔。
其中也包括长兄李孝俨的儿子们。
李元徽特意注意了大哥家的老四,兰陵王李长恭,有十六了,长得真是俊美无比,身形修长。
大哥的家老五安德王李延宗是个小胖子,李元徽觉得这兄弟俩听名字应该就有名将的潜质,以后可以召到身边终点培养培养。
至于二哥家的李承乾、十四岁了,行礼的时候感觉就在走程序一样,心性看着就有些浮躁。
倒是十岁李承泰,同样也是个小胖子,比李承乾规矩多了,看着也很精明,始终洋溢着笑脸。
至于三哥家嫡长子的李承誉,也有十三了,看着就不像武家子弟,跟他父亲的姿貌魁伟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说,李家下一代看着还算是可以,没有成为高家的趋势。
李唐不能成为北齐高家,最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不能,这是他最低的奋斗底线,任何有精神病潜质的疯子他死前都得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