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徽停顿了一下,然后道:“阿耶,您还记得洛阳的事吗?”
李源闻言微愣,随后脸色微变。
因为他可能知道为什么李二之所以要在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征伐北汉。而不是更为稳妥的先取荆州。
他可能是要想要证明,你老头子做不到的事,我能做到。在洛阳答应的事,那就给他落实了。
武德五年在洛阳,父子四人定下了金匮之盟,李源交权,禅位。李三李四拿到了兄终弟及的名份。
所以按照当时的约定,李源应该回长安之后,就将皇位禅位给李二。
但问题是,当时李二正处在病中,无法理事,叫来了晋王主持朝政。等到李二身体好了之后,作为太子重新执掌朝政的时候,就无法拿回全部的权利了,晋王在朝堂的势力和声望已经足够跟他分庭抗礼。
并且李源还回了关中,这就让他大义的名分都没了。
所以这几年李二其实心中很是郁闷的,但当初这個抉择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李源自然是不愿意禅位去当太上皇的,于是装起了糊涂,李二这边因为晋王已经立足在朝堂上,连完全掌控长安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受禅进位?
所以李二想要谋求更大的军功,更大的威望,压制晋王和李源。
但无疑,西魏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分量没有那么重。东魏那是李元徽后花园,眼下没有夺取荆州的情况下,也没有上游的优势,所以也不合适。
而立国数年的北汉,是大唐一统天下最大的竞争对手。
夺回晋阳,灭掉北汉,如果能完成这个伟业,那李二自然能够把大唐一统天下这件事提上日程,届时他的威望自然也远远盖过李三李四,以及李源。
到时候金匮之盟,还做不做得数,那就另说了。
所以征伐北汉虽然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并且成功的希望也并不大,面临的局势也非常困难。
但这对于李二来说,是能够解决诸多问题的破局方法。
并且先灭掉最强对手,解决掉这个最大的麻烦,在战略上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