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朝堂风波重臣易(七)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3233 字 4天前

按照资历来说,张瀚确实是足够担任吏部尚书,而且从南京吏部尚书迁转吏部尚书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朱载坖并不这样看,朱载坖认为张瀚担任吏部尚书,恐怕会对高拱的首辅之位产生威胁,现在朱载坖还并没有打算更易首辅,所以贸然任用张瀚为吏部尚书并不是什么好办法。

于是朱载坖召见了首辅高拱和次辅张居正,朱载坖开门见山的说道:“二位,现在吏部出缺,二位有什么人选举荐?”

面对朱载坖的询问,两位阁臣都是非常小心谨慎,毕竟朱载坖对于权力还是很在乎的,尤其是内阁和吏部,一向是关系微妙,若是内阁阁臣能够控制吏部的话,对于其权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扩张,所以两位辅臣都不敢妄言,高拱直接说道:“用舍刑赏乃人主之权也,臣等何能置喙?惟陛下圣裁也。”

张居正也认为此事内阁不便发表议论,请求朱载坖自己圣裁,朱载坖则干脆说道:“既如此,那就由高师傅暂署吏部事,等大计后再说吧。”

内阁首辅兼领吏部,在大明还是从没有过的事情,因为内阁首辅一旦兼任吏部尚书,对吏部加以控制的话,其权力就太过于大了,极易对皇帝的权威造成威胁,所以历来皇帝的办法就是在阁部之间制造争议,利用六部尤其是吏部来牵制内阁。

现在朱载坖居然让高拱署吏部事,这说明什么?说明朱载坖对于高拱这个内阁首辅是极为信任的,甚至有意加重其权力,保证他内阁首辅的权威,高拱立刻辞谢,他是很清楚这么做对于自己可并非好事,科道的那帮言官绝不会就此放过自己的,到时候又是弹章满天飞。

朱载坖说道:“高师傅不必推辞,眼下新政还需要高师傅、张师傅勠力同心才是,内阁乃是辅弼朕躬之所在,宜重其权,以推行新政,高师傅还请勿推辞。”

张居正也劝说高拱接受,暂署吏部事务,但是高拱坚辞不受,朱载坖也不管这么多,随即宣召翰林学士知制诰丁士美,要求他草诏,以建极殿大学士高拱署吏部事,诏书一下达,举朝哗然,内阁首辅兼任吏部,这是国朝所未有之事,对于这样的事情,不仅高拱不敢受诏,官员们也坚决反对。

左都御史葛守礼、礼部尚书赵贞吉,以及大批的科道言官纷纷上疏,认为内阁首辅兼领吏部,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请求朱载坖收回成命,高拱也不敢接受诏书,上疏请辞。

朱载坖不允,再次命令翰林学士知制诰草诏送达高拱处,同时派太监传谕高拱,吏部庶务,由左侍郎沈鲤负责就行了,高拱只负责大事的定夺就行,仍旧在内阁办公,有事由沈鲤将公文送内阁就是了,同时朱载坖还传谕高拱立即回阁理事,内阁现在离不了高首辅。

高拱只得向朱载坖上疏辞谢之后回到内阁办公,然后赵贞吉等人就不出所料的打上门来了,葛守礼、赵贞吉等一众科道官员来到文渊阁,找高拱要个说法,对于他们的来意,高拱是很清楚的,这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张居正说道:“首揆,要不然下官去应付。”

高拱说道:“人家可是指名道姓的来找老夫的。”

葛守礼、赵贞吉进入文渊阁,其余的官员都在文渊阁外等候,葛守礼和赵贞吉进来和高拱见礼之后,高拱说道:“总宪、大宗伯有何事见教?”

葛守礼尚未说话,赵贞吉就说道:“首揆当真是装聋作哑,岂不知我辈今日来为了何事。”

赵贞吉本来就一向以急躁著称,绰号赵真急,见高拱还在这里打太极,当然直接就将事情挑明了,高拱看了赵贞吉一眼,这才说道:“君赐之职,臣岂可辞?”

这下一下子将赵贞吉引爆了,赵贞吉当即站起来,准备开喷,格老子的,他赵梦静还没见过这么狂的首辅,当年严嵩也不敢自己兼领吏部啊,但是赵贞吉刚准备用巴蜀方言问候一下高拱,就被葛守礼给按了下来。

大臣中,葛守礼是和高拱关系比较好的,而且葛守礼在朝中一向以中立而著称,为人器宇端凝,风神遒劲,被服造次,必于礼法,很受尊重,葛守礼将赵贞吉按回座位之后,这才说道:“首揆独不谋身乎?”

高拱看了葛守礼一眼,笑着说道:“某但谋国事,尽忠陛下,岂敢谋身!”

这下搞得葛守礼也无话可说了,本来葛守礼是想用这话激一激高拱的,首辅兼领吏部,权势固然是滔天,但是副作用同样不小,那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张璁、严嵩等人为什么声名狼藉,除了一意媚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们都是揽权专权之辈,文渊阁这把椅子,会让人变得不幸,权势越大的首辅,越有可能下场凄惨,葛守礼认为以高拱之聪慧,怎么可能想不到这点,但是没想到高拱根本不为所动。

赵贞吉于是说道:“高肃卿,国朝二百年,从未有过阁臣兼领吏部的,尔欲何为?”

张居正这个时候出来说道:“大宗伯,国朝也从未有过阁臣不准兼领吏部的规矩啊。”

赵贞吉怒发冲冠,指着张居正说道:“张叔大,你想干什么?挟权乱政吗?怎么,想以后都坐上这把椅子来兼领吏部?张叔大你还早着呢!”

高拱看了一眼赵贞吉,这才说道:“大宗伯此言,有些过分了,要是大宗伯想的话,老夫这把椅子,可以让给大宗伯来坐,可好?”

赵贞吉这才坐下,冷哼一声,不再说话,这个时候冯保前来传旨,朱载坖召集诸臣到文华殿去,朱载坖当然知道葛守礼、赵贞吉跑文渊阁去干什么了,所以得知消息后就派人把他们叫来,明确告知他们让高拱兼领吏部是朱载坖的意思,与其他人无关,高拱只是暂署部事,等待朱载坖找到合适的人选,还是会找人担任吏部尚书的。

()

按照资历来说,张瀚确实是足够担任吏部尚书,而且从南京吏部尚书迁转吏部尚书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朱载坖并不这样看,朱载坖认为张瀚担任吏部尚书,恐怕会对高拱的首辅之位产生威胁,现在朱载坖还并没有打算更易首辅,所以贸然任用张瀚为吏部尚书并不是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