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对于罗明坚还是很大方的,不仅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还赏赐他衣冠服饰,在京师赐宅邸一座,供罗明坚和他带来的传教士居住。
罗明坚走后,朱载坖和内阁辅臣、礼部尚书赵贞吉、翰林学士陈思育等商量应该怎么处理罗明坚等人,赵贞吉作为礼部尚书,态度是最为坚决的,传教绝不可行,这是有关礼教的大事,赵贞吉这个礼部尚书是绝不可能退让的,朱载坖同样也对传教没什么大兴趣,在他看来,利用西洋的一些科学技术还则罢了,至于什么宗教,那还是敬谢不敏的为好。
但是现在罗明坚等人到大明来,所求的就是传教,若是明确拒绝的话,未免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朱载坖的看法是最好是将罗明坚等人给同化了,想传教,先把这帮传教士给同化了就行嘛,看你还怎么传教,这件事情,翰林院这帮人应该是比较擅长的。
他们都是大明顶尖的做题家了,绝对是大明的一流水准,让他们去和这些传教士辩经去,他们要是还不行,就派心学门人去,赵贞吉现在不也是心学泰斗吗?就派赵贞吉和翰林学士陈思育去,这两人一个是礼部尚书、心学泰斗,一个是光学士,都是大明读书人中的绝对精英了,朱载坖相信几个洋和尚决计不是他们的对手。
解决了此事,朱载坖叫来了郑王、朱载堉和严世蕃,将罗明坚进献来的图纸给他们看,朱载坖现在关心的就是镗床等机床的图纸,大明已经有了简单的机床了,理解这些西洋的机床并不是很难,朱载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镗床和车床,镗床用来给火铳铳管钻孔,生产出气密性和精度更高的铳管,同时为日后加工膛线提供基础。
车床也是必要,同时还有锯床等机械,都是可以提高大明的生产效率,之前戚继光已经多次因为燧发火铳的交付进度也向朱载坖上疏了,制约燧发火铳生产最大的瓶颈就是铳管,要生产出合格的铳管,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还需要技术精湛的工匠,从隆庆六年到现在,严世蕃的文思院和火铳工场仅仅向大明官军交付了燧发火铳一万三千支,显然不够官军的使用。
如果有了镗床,加工铳管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只要能够生产合格的刃具,就可以利用水力或者牲畜提供动力,大批量生产铳管,装备官军。
镗床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火铳上,更加重要的是在火炮上,有了大型镗床的话,火炮就不必使用铸造的方式,而是直接利用镗床膛孔之后,再进行铣削加工,不仅仅生产的速度加快,生产出来的火炮质量也更加好,所以朱载坖对于他们送来的这些机械十分感兴趣。
还有这些书籍,大部分都是有关天文、算学、测绘、机械的书籍,这些也都是大明现在所急缺的,尤其是西洋测绘地图的办法,能够帮助大明更快更精准的进行地图的测绘,朱载坖要求严世蕃迅速依照图纸制造这些机械,确定他们的用途,同时举一反三,要以这些机械为蓝本,发展大明自己的机械,提高朝廷各工场的效率。
而郑王父子则负责这些西洋的书籍,将这些传教士带来书籍让他们在同文馆翻译之后,要编订大明的算学教材,同时有关天文的,送钦天监让他们看看。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就是罗明坚进献的各种礼物了,除了各种作物的种子之外,还有各式的西洋军械,如板甲、火枪等,朱载坖对这板甲有些感兴趣,于是将马芳、李成梁叫来,询问他们对于这种西洋板甲的看法。
没想到两位老将对这玩意都不怎么感冒,马芳认为这玩意太过沉重,骑兵根本难以负担,要是使用这种盔甲,骑兵只能短途冲锋,还要挑选优良战马才行,根本不适合大明骑兵经常要长途机动的作战特点。
而这玩意易损,一旦损坏,只能报废,根本不划算,造价更是昂贵,大明官军是装备不起的,把朱载坖卖了都不行,而且也不实用,马芳和李成梁一致认为,这玩意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锦衣亲军的大汉将军那里,给他们穿上壮壮威仪就行了,至于装备官军,那还是算了。
马芳直接指出问题的所在,他说道:“陛下,这甲胄动辄四五十斤,要多大的战马才能负担?只能短途作战,不能长途机动,而且对骨朵等物的防护恐怕并不好,面对火器、强弩,一样都是被洞穿,无甚意思。”
李成梁也是这个看法,在他看来,骑兵最重要的是机动能力,过于沉重的甲胄在现在是不合适的,大明的主要敌人蒙古人并没有什么重骑兵,华夏大地上上一次出现具装甲骑,还是在两宋之交,女真人的铁浮图不也被蒙古人按在地上暴打吗?
在大明的将领们看来,这种东西就是过时的玩意,马芳直接说道:“老夫率轻骑,视之如草狗也!”你给人套上板甲,倒是能防箭了,你总不可能给战马也套上板甲吧?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东西纯属无用之物,大明现在的骑兵也装备甲胄,但是一般以鳞甲、罩甲为主,强调机动性。
见两位老将都这么说,朱载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将了,对这些东西肯定比朱载坖看的深刻。
而罗明坚现在可是很高兴,朱载坖不但亲自接见了他,还给授予官职,赏赐物品,让他留在大明,赐给宅邸,这让罗明坚有了错觉,认为朱载坖还是很亲近西方的,他赶紧换上大明的乌纱圆领,来到这些传教士面前,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自己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官员,可见大明皇帝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
罗明坚希望传教士们留下来学习中文,帮助他翻译西方的书籍,以获取朱载坖的信任。
()
朱载坖对于罗明坚还是很大方的,不仅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还赏赐他衣冠服饰,在京师赐宅邸一座,供罗明坚和他带来的传教士居住。